书里发现(外一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里发现(外一则)

书里发现(外一则)    生活和书是相同的。“文章是案上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生活就是书,书就是生活,生活和书本没有什么两样。不同的是,读生活要自觉除去杂芜,书一般来说是除去杂芜之后的生活。 中国论文网 /5/view-7161666.htm    但这需要境界。过去肤浅的读书人,容易自高,他们的优势无非是认得字,但许多不认得字的人往往比他们深刻,他们会读生活这本书。把生活搬到书本上,有的人会搬,把那些杂芜的东西丢弃了,只搬有用的。我们看生活不够深,所以才去读书。在生活的大矿沙里淘金成书,否则书就没有意义。我们说“开卷有益”,读书一定要有益。有些食物会让胃引起警觉,书也是这样。    有位老学者,对留学归来的弟子说:“我很羡慕你们年轻人,有书可读。”这是什么话,他老人家会没书可读?中国的书,一个人几生几世都读不完啊。实际这是真话,中国的书再多,就那么点思想,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被重复了千遍万遍,一代代人嚼过来嚼过去,再嚼就没味了。――是老学者们的阅读资历太深了,才发出这样的悲叹。    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收益。读《诗经》,正常的读是文学,读的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如果你喜欢历史的话,读的就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红楼梦》与《离骚》一样,都在把自己的悲痛伤感与读者分担。《金瓶梅》却更有自觉的社会承担,不局限于作者一己哀怨,把那个权力社会的腐败、黑暗与无耻,撕开给人看。做这个工作的人太少啦!    不仅从书中观生活观世界,还从书中学会生活。怎么生活,怎么看生活,要读《菜根谭》。《菜根谭》与《金瓶梅》诞生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它作为一个物欲社会的旁观者,是一副清醒剂。无论哪一个时代,只要龌龊腐败到《金瓶梅》所揭露的那个地步,都可以用《菜根谭》来反省。    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无论市井俗人,还是文人才子,都喜欢读,像金圣叹、袁宏道、张潮等这样的大文人,都极力追捧《水浒传》。文人怎么会那么喜欢梁山那些杀人不眨眼的莽汉呢?原来文人心中的不平气最多――被专制钳口,有气撒不出,所以特别追捧这部书。我早年也很喜欢读《水浒传》。今天再读,却一下子泄了气,宋江为了体制内的一顶官帽,葬送了多少英雄豪杰,包括他自己。    阡 陌    我最早认识的路是阡陌。阡陌是为我准备的、要我走一生的路。    我从在阡陌上蹒跚学步,到能赶着牛羊在阡陌上早出晚归,直至有一天我能扛着犁耙走在阡陌上分担父母的重担,母亲用目光牵挂着我,阡陌用深情羁绊着我。纵横的阡陌,交织的阡陌,把绿田分割成不同块状的阡陌,左拐右拐,拐进高粱地里的阡陌,拐进稻田里的阡陌,拐得不知去向的阡陌,被瓜秧掩盖了的阡陌,被庄稼挤没了去向的阡陌……没有章法,想怎么拐就怎么拐,拐进庄稼里,拐进桑园里,拐进果园里,有的干脆拐远了,拐到山下的林子里……最终拐进我的心里拐不出来了。    阡陌变成一条紫色纽带,那是春天紫花地丁花盛的时节。阡陌变成一条黄色的纽带,那是黄花地丁盛开的时节。不期然,镶绿边镶花边的阡陌,又被车前草挤没了影。没有休闲权的农民,走在阡陌上时就叫闲,扛着锄头上工下工的时间就叫闲。可以有闲心想想事,可以哼哼小曲,可以欣赏田里的禾苗,可以陶醉于田里丰收的庄稼,走在阡陌上就是一种享受。放牛放羊的孩子们,夕阳西下赶着牛羊往家走,一片欢腾,一条阡陌被牛羊挤得歪歪扭扭。    二十四节气没有装订线,阡陌就是装订线。农人在这条装订线上翻阅二十四节气,啥时春耕,啥时秋收。绾着被露水打湿的裤腿,踏着阡陌去摘豆角,掰玉米。看着超市或地摊上的豆角,我一眼就能认出哪是从大棚里来的,哪是从阡陌上来的。符合节气的鲜玉米,卖鲜玉米的老头和大嫂,都是从阡陌上来的。现在年轻人的脚都不想沾土,都到城里去了,阡陌上那些佝偻的背,你们还好吗?    命运本该让我与父辈一样沿着阡陌从露水里走到黄昏里,最后走成弯腰驼背的老农。我偏偏读了书,沿着阡陌走向了通往外面世界的路。    但我脚底下始终带着阡陌上的土,我是一个土里土气的城里人。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