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区域差异性及减排效果评估.docVIP

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区域差异性及减排效果评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区域差异性及减排效果评估

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区域差异性及减排效果评估   摘要 运用自下而上法和市场替换法,以舟山普陀旅游金三角为案例地,以2014年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获取的数据为基础,对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性与减排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华中和华东地区等中短途客源地游客量占游客总量的比例达到了88.04%,但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只占总排放量的43.25%;其他长途客源地游客量占游客总量的比例不足12%,却产生了56.7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②长三角地区游客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9.18 kg/人次,分别相当于华中和华东地区、广东和京津冀地区、东北和西部地区和港澳台及国外地区游客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8.22%、8.90%、6.55%和2.42%。③长三角地区短途客源地游客以乘坐汽车为主,汽车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其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6.57%;其他地区中长途客源地游客飞机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其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均超过了50%,最高比例达到了99.17%。④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是引起各客源地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广义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各客源地旅游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其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处于62.59%-99.14%之间。研究显示:市场替换对于减少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效果显著。 中国论文网 /7/view-7138603.htm   关键词 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区域差异性;减排效果;普陀旅游金三角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5)11-0028-09   旅游业贡献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14%[1],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评估和二氧化碳减排政策研究是被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在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评估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运用的评估方法基本相同,主要包括自下而上法、自上而下法、生命周期法、投入―产出法、扩展的卫星账户法、碳足迹法、生态足迹法、生产法和支出法、计量模型等。国外学者主要从全球[2]、大洲[3]、国家[4-6]、地区[7-10]、省市[11-12]、旅游目的地[13-14]等不同尺度,开展了旅游业(直接、间接、旅游投资)[2, 6, 9, 13]、旅游交通[10-11]、旅游方式[7]、短途旅游[8]及特色旅游(海滨游船、邮轮、极地观赏、宗教)[3-5, 12, 14]等二氧化碳排放量评估工作;国内学者主要从国家[15-16]、地区[17]、省市[18-19]、旅游目的地[20]等不同尺度,开展了旅游业(直接、间接)[15-16]、旅游交通[17, 20]、旅游过程[18]、旅游线路[19]等二氧化碳排放量评估工作。从国内外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评估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国外学者的评估范围和评估领域较国内学者要宽泛。国外学者的评估范围涉及全球和大洲,评估领域涉及旅游投资、特色旅游等。在旅游业二氧化碳减排政策研究方面,国外学者较关注运用政府手段或市场手段,通过建立碳税[21-22]、碳补偿和碳中和[23-25]等碳排放政策来控制旅游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国内学者则较关注低碳旅游或低碳景区[26-28]的建设和评估方面。目前,从国内外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评估和碳减排政策相关研究成果来看,涉及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区域差异性与市场替换碳减排效果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这不利于制定具有差异性的碳减排政策。本文运用自下而上法和市场替换法,以著名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舟山普陀旅游金三角为案例地,对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区域差异性及碳减排效果进行了评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   浙江省舟山市(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共有大小岛屿1 390个,现有住人岛屿140个。舟山市旅游资源的核心区域主要位于普陀旅游金三角,包括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和沈家门。2014年,舟山市国内外游客量3 397.96×104人次,其中普陀山游客量625.26×104人次,朱家尖游客量482.01×104人次,桃花岛游客量207.73×104人次,沈家门游客量439.45×104人次。   1.2.2 核算方法   (1)划分游客客源地。①长三角地区游客客源地划分为浙江省各地级市或副省级市(义乌市从金华市中单独列出)、江苏省各地级市或副省级市和上海市共26个客源地;②华中和华东地区(除长三角地区,全文以下称华中和华东地区均不包含长三角地区)游客客源地划分为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南省、湖北省和山东省共7个客源地;③广东和京津冀地区游客客源地划分为广东省、北京市、河北省和天津市共4个客源地;④东北和西部地区游客客源地划分为四川省、黑龙江省、辽宁省、陕西省、山西省、广西自治区、吉林省、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