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对肩部动作风格的把握
探析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对肩部动作风格的把握
【摘 要】文章通过蒙族舞蹈与其他民族民间舞蹈的肩部动作在形态、发力点、舞姿、风格等方面的比较,从而对蒙族舞蹈的肩部动作的民族特性进行论述,包括肩部动作的基本特征、民族特性和蒙族舞蹈肩部动作的新的发展等。
中国论文网 /7/view-7140538.htm
【关键词】蒙族舞蹈;教学;肩部动作;风格把握
中图分类号:J722.22 nbsp; nbsp;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158-02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马背上的民族”,其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肩背功夫是蒙古族舞蹈的主要特色之一,蒙族舞中有柔肩、耸肩、弹肩、甩肩、抖肩六种“肩功”,要把这六种肩功练好,首先要从单一的硬肩训练起。我们之所以强调训练步骤的规定性,是因为各种外部形态的肩具有肢体结构上的统一性,而这种统一性恰恰体现在肩的外部形态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衍生。学习蒙族舞肩部动作的过程中,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由易到难的训练方法,学会在艰苦奋斗中练就丰富的表现力,以及力度的韧性、弹性和灵活性。
一、肩部动作的民族特性
蒙族舞蹈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节奏明快,舞步轻盈。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跳跃之间洋溢着蒙古人的纯朴、热情、勇敢、粗犷和剽悍,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视马为最神圣的牲畜,就像人离不了空气一样,蒙古人同样离不开马。马是他们的朋友,是他们的亲人,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他们对马,绝不仅仅只是对马的外形的模仿,而是把马的特征和感情融汇于舞蹈造型中,通过肩部动作和上身动态展示得淋漓尽致。每一种肩都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呈现出流动的性质,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一)蒙族舞蹈肩部动作的基本特征
1.柔肩:左肩向前推,左肘向后摆,同时右肩向后摆,右肘向前拱,左右交替前后扭动,同时肩略耸。
2.硬肩:动作基本与柔肩相同,动作要硬、干脆,节奏分明有棱角。
3.耸肩:双脚一前一后踏步,双手叉腰,动作时,单肩或双肩每拍上下耸动,重拍向上。
4.笑肩:双肩同时上下快速耸肩,重拍向下。
5.圆肩:双脚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做踏步,双膝微屈,双肩按前、上、后、下的顺序绕圆运动,节奏可快可慢。
6.抖肩:双脚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做踏步功作,双膝微屈,双手松弛叉腰,上身松弛,以脊柱为轴点,使肩、背快速、小而碎地前后抖动。
7.甩肩;肩向上用力甩出,接着肩随之扣下,动作幅度一定要大。
8.收肩:双手臂伸向前,手心朝下,肩向后快速收问,再快速还原位,然后再做另一肩。
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对柔肩的审美体验应该是一种概念性的反射,即发力缓慢、幅度大,呈连绵不断的波浪状,充满延伸的质感。而对弹肩、硬肩则应有很强的爆发力,虽然幅度小,但是有棱有角,一拍即可到位,可在瞬间静止。硬肩和揉肩,就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还有,耸肩和笑肩的唯一区别就是,耸肩的重拍向上,笑肩的重拍向下。另外,抖肩就是硬肩动律的延伸,柔美化。
(二)肩部动作在风土人情方面的表现
蒙古族素有“马背民族”之称,游牧民族喜爱飞翔于蓝天的雄鹰,喜爱驰骋在草原上的骏马。蒙古族人民把自己民族的感情、性格和来自大草原的气势都融汇于鹰和马的舞蹈形象上。因此,展现英勇骑士驰骋草原的雄姿,自然成了蒙古男子舞蹈的典型特征之一。
为表现蒙古人民粗犷、彪悍、朴质、庄重的性格,五十年代后,舞蹈工作者创造了大量的技巧,如“马步腾跃”舞姿、“正板腰”技巧等,还有一些使用道具的“筷子舞”“盅碗舞”也给予发展创新,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观赏性。著名舞蹈家莫德格玛,早期表演的《盅碗舞》荣获了第八届“世青节”金质奖。《盅碗舞》表现的是: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一位身着传统民族长服的蒙古族牧女头顶叠碗,双手捏盅,翩翩起舞。优美的舞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新生活的喜悦和对美好明天的向往。舞蹈中舞者那连绵不绝快速的碎肩,从小抖到大,从体内抖到体外,及其延伸到双肩的节奏速度变化,令人叫绝,使人倾倒。
肩背功夫是蒙族舞蹈的主要特色之一。柔肩、耸肩、笑肩、碎肩,都是难度较大的动作,要求演员肌肉放松的同时又要表现出力度的变化和层次。莫德格玛在表演这些动作时以娴熟的技巧赢得了观众的称赞,尤其是她伴着圆场的快速碎抖肩,恰如一片笑声从心底涌出,显现出她本人极厚的艺术功力。在盅碗技巧表演上,演员不受盅碗技艺的局限和束缚,能够把舞蹈和技艺之关系处理得十分和谐又恰到好处,在扣人心弦的境况下完成舞蹈动作,把节目推向高潮。
二、蒙族舞蹈的新发展
以前的蒙古舞和现今中央民族大学编排的蒙古舞在服装?p音乐?p动作上有了新的突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