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基于STC15单片机的频率计及方波发生器设计
专 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 : 郑成达
班 级: 13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3班)
学 号:
指导教师 : 刘立勋
完成日期 : 2015年11月29日
目 录
一、课程设计性质 1
(1)基础部分 2
(2)发挥部分 2
三、课程设计的进度及安排 3
四、设计思路及原理分析 4
(1)方波发生器 4
(2)数字频率计 5
(3)电路原理图 6
(4)程序资源分配与按键说明图 7
(5)程序流程图 8
五、课程设计实物与调试 8
(1)IAP15W4K58S4开发板 9
(2)程序运行调试图 9
五、心得与体会 10
五、参考文献 11
附录1 IAP15W4K58S4开发板原理图 12
附录2 程序源代码 13
一、课程设计性质和目的
单片机课程设计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与实验结束后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设计一种基于STC15单片机的频率计及方波发生器。该程序能实现可调频率的方波输出,并通过不同按键实现频率的粗调和微调,以及正弦波或方波的频率和占空比的检测功能。介绍电路接口原理图,给出相应的软件设计流程图和程序。课程设计题目《基于STC15单片机的频率计及方波发生器设计》紧密结合所学的主要内容,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扩展,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想象力。通过电路设计、安装、调试等一系列环节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能力。
相信本次的设计一定能够使我们电子设计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使我们的理论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基础部分
①数字频率计设计要求:
被测信号为正弦波或方波,频率范围为1Hz~5MHz;
测量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百分之一;
门限电压2V-5V;
测量数据刷新时间不大于2s,测量结果稳定。
②方波发生器设计要求:
方波发生器可以分为低频和高频2个端口产生,频率范围1Hz-6MHz;
通过不同按键实现频率的粗调和微调。
(2)发挥部分
频率计范围为 大于5MHz;
测量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 千分之一;
增加脉冲信号占空比的测量功能。
三、课程设计的进度及安排
序号 项目 时 间 1 集中讲授 第11周 周六1-4节 2 绘制原理图及程序流程图 第11周周六5、6节 3 部分同学上台讲解设计思路 第11周周日1-2节 4 方波发生器程序设计及验证 第11周周日3-6节 5 频率计基本功能程序设计 第11周周日7-10节 6 频率计程序设计及验证 第12周周六1-4节 7 程序联合调试及优化 第12周周六5-8节 8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 第12周周六9-10节 9 作品测试,教师检测 第12周周日1-4节 10 针对检测结果进行修改 第12周周日5-6节 11 答辩并给出成绩 第12周周日7-10节 四、设计思路及原理分析
(1)
图4-1
(2)数字频率计
数字频率计的功能实现,同样可以利用定时器完成。由于定时器可以充当计数器,当用作计数器时,当外部管脚来一个脉冲后,由THn和TLn组成的16位寄存器就会加1,1秒内统计其增加的次数便是所要测得的频率。
占空比的检测,也可以利用定时器/计数器完成。如图4-1,当定时器/计数器的GATE位为1的时候,只有在INT0管脚为高电平的时候,定时器/计数器才开始计数,因此,可以确定INT0高电平的时间。再用另一个定时器你记录总时间,两者一相除,即是所要测得的占空比。
(3)电路原理图
(4)程序资源分配与按键说明图
(5)五、课程设计实物与调试
(1)IAP15W4K58S4开发板
(2)程序运行调试图
五、心得与体会
结束为期两周的单片机课程设计,让我加深了对新型15单片机的理解,由与单片机控制系统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很多地方,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简单的用电子控制的问题,使我意识到了单片机的重要性。编程的过程中,发现要考虑很多个细节的问题,这样程序才会完美,一些细微的差错,会让程序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bug。总结经验的时候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应该学以致用,有目的的去学习,如果学了不用等于没学。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感谢老师在课程设计中给我提供的帮助。
五、参考文献
《ST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第一版 何宾 姚永
附录1 IAP15W4K58S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131104130蒋田松(最终稿)20150511教程分析.doc
- 201120901645杨兴草海名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教程分析.doc
- 201120601424胡以端乐山吉欣酒业有限公司小郎酒的有限策略教程分析.doc
- 201101050134+刘娟+开题教程分析.doc
- 110301111216_王坚_吸顶灯罩注塑模具设计教程分析.doc
- 110301111201_焦榆文_六角星挂件的说明书教程分析.doc
- 100105041016李基文基于GSM和单片机的智能家电控制教程分析.doc
- 20118308019--李居胜--简易超市管理系统(初稿)教程分析.doc
- 20110222121_林方盛_硫化镉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教程分析.doc
- 20070403215_夏珩_压电式测力传感器设计教程分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