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教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人山人海的招聘会现场 拥挤的人才招聘市场 郑州一场招聘会 场面火爆几度失控 别挤了,再挤就挤趴下了 ?扩招? ?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 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当? 一. 当前的就业形势 1.“精英化”和“大众化”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请看一组数据: 时 间 本专科招生量 研究生招生量 1999年 157万 9.22万 2000年 222万 12.85万 2001年 268万 16.52万 …… …… …… 2009年 640万 51万 2010年 657万 53万 2.“供给”与“需求” 近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 时 间 高校毕业生人数 2001年 115万 2002年 145万 2003年 212万 …… …… 2009年 611万 2010年 630万 2011年 660万 历年大学毕业生总数、未就业毕业生总数(见下表) 年度 毕业生总数 (万人) 累计未就业毕业生总数 (万人) 03—11毕业生总数(万人) 2003 212 70 4200多万 2004 280 150 2005 338 300 2006 413 410 2007 495 520 2008 559 730 2009 611 940 2010 630 1115 2011 660 ---- 2008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32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 。 2009 中国高校毕业生610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35% 。 工商管理类、电子信息类、经济学类、机械类、外语类、土建类、医学类、法学类、交通运输类、化工与制药类 2013届就业率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2015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从毕业大学生数量上看,201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估计会达到720万人,今后几年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将“有增无减”。 从世界经济危机演变规律看,其周期一般为3—5年,今年、明年就业岗位将“不会出现明显增加”。 2006年为全国大学生“就业的寒流”;2007年为大学生“就业的冬天”;2008年无疑是大学生“就业的雪灾”。那么,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又用什么来形容呢?是地震,还是海啸? “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把这个群体形象地称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总人口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 啃老族 1、担心应聘机会不多; 2、担心招聘岗位的薪酬待遇偏低 ; 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 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 愿读服输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二 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 更新就业观念 国家政策 个人自身 企业单位 教育机构 国家政策 1 2 3 1 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带动就业。 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 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要组织实施“教师特岗计划”等基层项目,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毕业生入伍预征等工作,积极拓展就业新渠道。 支持青年创业,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主动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优惠政策。 创造条件,支持大学建立信息系统,切实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水平。要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就业指导。 多解民生之忧,千方百计做好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帮扶。 推动内涵发展,促进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良性互动。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完善并落实就业状况对高等教育的反馈机制。 企业单位 制定科学合理选人标准 提升吸纳大学毕业生能力 要切实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人才观, 摒弃用人中的生源歧视、性别歧视、容貌歧视、身高歧视等现象 注重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鼓励人人都作贡献, 人人竞相成才。 1 2 3 1 2 教育机构 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加快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 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观 要加强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合作 加强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提高大学生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视学生职业规划的培养 1 2 3 1 2 个人自身 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切实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