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3 内膜(视网膜) 在中膜的内面,分为两层。外层为色素层,内层结构比较复杂,含有感光细胞等多种神经细胞。视网膜自后向前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视部、睫状体部和虹膜部。后二者紧贴在睫状体和虹膜的后面,无感光作用,又称为盲部。视部最大,附着在脉络膜的内面,以锯齿缘与盲部为界。在视部的后面内侧,于视神经的起始部有白色圆形隆起,称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此处无感光细胞,称为盲点。在视神经盘的颞侧下方约3.5mm处有一个黄色的区域称为黄斑,其中间有一个凹陷称为中央凹,是感光最敏感的部位。 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 (盲点) 黄斑 中央凹 视神经盘 分为两层,外为色素细胞层、内为感光细胞层。色素层含有黑色素颗粒和维生素A,对与它相邻的感光细胞起着营养和保护的作用。 感光层 在人类,感光细胞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它们含有特殊的感光色素,是真正的感光细胞。根据它们的解剖和生理特性,在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杆系统(晚光觉系统和视锥系统(昼光觉系统) 外层 色素部 内层 神经部 (一)学习的形式 1. 非联合型学习 是一种简单的学习形式,即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形成某种明确的联系。如习惯化和敏感化。不同形式的刺激使突触发生习惯化和敏感化的可塑性改变属于这类学习。 习惯化:指当一个非伤害性刺激重复作用时,对该刺激的反射性行为反应逐渐减弱的过程。例如,对一个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强噪音,人们不再对它反应。 敏感化:反射反应加强的过程。例如一个弱的伤害性刺激可引起弱的收缩反应,但在强的伤害性刺激之后,弱刺激引起的反应明显增强。强刺激与弱刺激之间并不需要建立什么联系,在时间上也不要求两者的结合。 2. 联合型学习 是两个事件在时间上很靠近地重复发生,最后在脑内逐渐形成联系,如经典的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 (1)经典条件反射 (2)操作式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 (二)记忆的类型 记忆的分类方法也有多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记忆时程的长短来划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短时性记忆: 有影像记忆、即刻记忆、操作记忆等。 1)感觉性记忆:不超过1秒,在脑感觉区贮存 2)第一级记忆:数秒到数分,将感觉性记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新的连续印象。 长时性记忆: 有影像记忆、即刻记忆、操作记忆等。 1)第二级记忆:数分或数年,在第一级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应用、强化 2)第三级记忆:永久记忆,克服了干扰 1.感觉性记忆 记忆第一阶段,也称瞬时记忆。它是通过感觉系统获得信息,并储存于皮层感觉区,时间不超过2秒。如信息不进一步处理,就很快遗忘。 2.短时记忆 是记忆第二阶段。从感觉性记忆获得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整合形成新的记忆。此阶段信息保留时间仍然很短,平均在数分钟以内;但是可通过反复学习、运用,使信息循环以延长停留时间,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 3.长时记忆 是记忆第三阶段。又分为近期记忆和永久记忆。它是由第一级记忆转来信息的存储系统,其存储量大且较持久(约数分钟至数年)。 永久记忆,是记忆第四阶段。此阶段的信息存储终生,如人的姓名、年龄、生日等。其机制可能和脑内新突触结构的不可逆改变有关。长期的一个特点是,所有的记忆内容不因脑活动状态的变化而消失,睡眠、麻醉、昏迷能使意识暂时丧失, 一旦恢复意识,记忆也随之恢复。 神经生理学机制 感觉性记忆-神经元后放和突触的传递有关 神经生物化学机制 人类第二级记忆-脑内蛋白质合成 神经解剖学机制 持久性的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三)学习和记忆的机制 十、眼和耳 1、 感觉器:是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的总称。 2、 感受器:是指能感受某种刺激而产生兴奋的结构。 1、感觉器 是机体感受刺激的装置,不仅感受更为完善,而且具有复杂的附属装置,它是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辅助装置)的总称。例如,视觉器官(视器)除光感受器(视网膜)之 外,还包括眼的屈光系统和保护、运动装置等。听觉器官不仅指声音感受器,还包括耳的其它结构,如耳的传音部分。 2、感受器 主要是指能感受某种刺激而产生兴奋的结构。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感受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应刺激并将之转换为神经冲动,该神经冲动经过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传到大脑皮质,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 2.1 感受器的结构与分类 它们广泛分布于机体各部,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有的结构十分简单,仅仅为感觉神经的游离末梢;有的结构较为复杂,由一些组织结构形成被囊包裹神经末梢构成。还有高度分化了的感受细胞,如视网膜中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