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上)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上) 初晓波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副教授、法学博士 一、中西文化差异认识 给大家讲一下中西文化差异认识,说实话东西文化差异可能有无数个方面,我特意选择了一组图片,这个图片版权属于一个德国的年轻设计师和中国一个年轻设计师,他们两个人就把中德文化差异我们可以认为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代表,他把很多因素都简洁归纳以后形成一组图片,我们用这个图片作为一个意向来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中西文化差异刚才谈到很多比较前提的内容,包括时间因素,比如说在德国70年代的时候,人人都以有车为荣,有车就有品味了,但是到了2006年的时候,真的买一辆非常好的自行车人家叫时尚,环保出行,和中国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中国三大件,第一件自行车,山东的金路、永久、凤凰,那是相当有品位的。但是到了2006年了中国人开始人人有车为荣,无论你怎么堵,我开车上路,有车一族,我们想风水轮流转,也许用不了太长时间,中国也会卷入到这个序列里来,那就是将来还要环保出行,现在已经出现了这个苗头了。当然会不会再次轮流,比如说再过50年以后,人们这种汽车的技术达到了相当高明的程度,今后没有污染,非常的环保,非常的安全,这是有可能的,然后再次有车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比较。 当然,他们认为中西文化差异之一就是排队,在西方大家知道包括在日本,几乎排队都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自觉自愿的排队,在中国他们看到都是认为中国人不太愿意排队,说实话我个人认为这是和资源的稀缺性有一定的联系,因为中国的资源比较少,你要轮不到你,你肯定是丧失了,所有人就出现了幽默的现象,我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80年代90年代上学的时候,如果男同学没有女朋友,过年回家之前买火车票是绝对找女朋友最好的事,最能展示自己的魅力,一般来说两个男同学,两个女同学搭伴去买,女同学负责拿衣服,冬天再冷也要拿衣服,大衣穿到火车站以后不需要穿着去买票的,不需要,女同学抱着衣服,男同学去买票,我们那时候一定要抓到卖票窗口的铁栏杆,抓到了你的身体就起来了,平躺在人群之上,然后嘴里叼着那个钱,还喊两个张一个台,一张济南,买到票了出来女同学说好厉害啊,这是身体强壮的表现,那个时代是这样。现在有变化,现在的资源越来越非常了,而且现在北京很典型了,上海、广州基本都是排队的,我个人感觉有一个排队的意识,很多中国人特别是我们同学排队意识没有,可以排队,但是不是自觉自愿的去排队,他不认为应该排队,比如说打饭的时候,我们知道学生一下课都冲到食堂里去了,食堂很多人包括我也是一样,第一反映就是我还有课,如果我不能尽快吃到饭的话,耽误上课怎么办,这是好学生。前面有人,小张在前头,小张帮我带两馒头,就这种意识总觉得说如果能够优先获得资源的话,这是可行的。我也问过西方的人,他们往往是说这是绝对的原则,也就是说我们是按照某种序列来逐渐完成每个人的利益诉求的,你不能违反这个原则,所以我们什么时候把这个排队意识有原则的时候,可能这个就根本的解决了。 再比如说守时,我们这里非常守时,看得出来。现在的学生也比较守时,北大比较宽容,北大一般来说老师上课也不基本上不点名,上课你不爱听,夹着包就可以走,上课以后嘴地叼着个油条,穿着拖鞋进来的,学校里面抓了几次,好像没有根本的改观,当然对老师也是种挑战,学生都走了,你的脸往哪里搁,所以你得好好上课。守时这个东西对西方说来说一般来说几点就是一点,但是大多数的中国人还是觉得说时间有点弹性比较好,稍微提前一点也可以,稍微推迟一点也可以。 再比如说老人,西方人经常说有一句话,西方是老年人的地狱,是孩子的天堂。中国是孩子的地域老年人的天堂,这是以前的说法,西方的孩子就是彻头彻尾的罚,中国的孩子只要会走路、会识字、说话就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班,北京最典型的,坑班,孩子上小学之前就看了一个报告,一个妈妈写孩子上初中就是升小学到初中之间的经历,简直就是地狱,每个礼拜周末两天,她一般给孩子报四个班,孩子根本就没法玩,但相对来说中国的老年人比西方老年人幸福,包括日本的老年人,一般来说都是自己,孩子是自己,自己是自己,孩子周末的时候甚去看他,甚至一年过年过节的时候回去看看,一般来说父母孩子在一起的日子很少很少,我们中国当然大城市里面,现在住在一起的比例并不高,但从全国的比例来看还是比较高的,家庭养老高。所以西方人认为,年纪大了以后西方人牵的是狗,中国人牵的是孩子,中国的老人有一种心灵的慰藉,为什么隔代亲,隔代亲有心理上的因素,当然还有宗教和文化上的传承,当然这种表面现象很多很多,这里我不能一一介绍,我们总结出几个有意思的要点。 (一)自然观的差异 首先一个是自然观,中国人闲来喜欢旅游,去各地旅游,人很多,当然来北京看故宫、看长城的很多,可是我觉得一般的中国人还是喜欢看景色,我去过丽江,两次正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丽江,第一个是就是我们小学课本上写

文档评论(0)

妈妈王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