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散文-是宦游,还是旅游
散文:是宦游,还是旅游
在1928年,住在北京的周作人为俞平伯的《杂拌儿》写了一个序,内容有些淡忘,但“杂拌儿”这个词我一直记得。如今要说说散文之内与散文之外的话题,很自然地就想借用一下,因为要说的内容有些琐碎,也容易搅成一团,还真有点杂拌儿的味道。
中国论文网 /5/view-7089245.htm
先说说“宦游”。对“宦游”一词,很多人至少是不陌生,因为我们从小就记诵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而我对这个词的重视和重新认识,还是与《美文》主编穆涛先生的一席话相关,所以在此虽有窃取之意,但不禁还是想说一说。
一般而言,宦游就是古代士子为求官而出游,比如《汉书“长卿久宦游,不遂而困”指的就是这样的经历。其后的很多诗歌同样写到了宦游之后的感受,如唐代杜审言在《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到:“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O。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韩愈也曾在《此日足可惜赠张籍》中写道:“我友二三子,宦游在西京。”韦庄《菩萨蛮》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明着是写思乡,思乡的背后却有一个正客居他乡,宦游在外的人。明代张居正《初秋》诗之三也写:“摇落怜乡思,居诸感宦游。”还有我们熟知的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古代这么多文人写宦游,而且写成了千古名文,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重要的原因之一确实如穆涛先生所言,古代士子的内心都怀有一种政治抱负和政治理想,从而行走在了宦游的路途上,他们背后所倚靠的是儒家学说所涵养出来的一种修养或一种境界。历朝历代的士子外出游学,拜师,读书,考取功名,在异乡为官,抒写自己生存状况和复杂心态,内容也许稍有区别,但背后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就是宦游背后的带有功利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也就是说,历朝历代,士为求官,外出游历大川名山,投拜经师硕儒,至京都求贵显者引荐,抛别双亲妻子,多年不归,风尘困顿,虽历经坎坷,依然毅然决然,很少回头,就是为了去实现儒家所提倡的那种理想,为了达到儒家对士林阶层所要求的那种境界。
对于什么是境界,《辞海》有解释几种,这里选其中两种,其一是指的疆界,《诗“于疆于理”,指的就是国土的疆界;其二是讲的景象,比如耶律楚材《和景贤》诗:“吾爱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我们现在所说的境界乃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当然还有佛家从“看山看水”的不同,表现出的境界的迥异,也有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为文时的三种苦境,以及有冯友兰先生谈到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等等。但对于古代的士大夫而言,他们所讲的境界,肯定与儒家所崇尚的“内圣外王”的内心修为和文治武功相关。
我们知道,儒家生死观的基本观点是“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即儒家所讲求的是生前,而非死后。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讲的就是在活着的时候就要去修炼自我,使家族兴盛和睦,进一步去治理国家,平定天下,实现“天下有道”人生社会理想,所以要“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孟子“自强不息”,要维护本心,修养善性,修养自己的道德与学问,以实现天道的要求,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使得社会和谐,国泰民安,由此也就有了儒家所谓“三不朽”之说,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明朝的儒者罗伦有言:“生必有死,圣贤无异于众人。死而不亡,与天地并久,日月并明,其惟圣贤乎!”因此,一般说来,古代有政治理想的知识分子基本能在道德、事功和学问上去追寻。为此目的,虽有“父母在,不远游”(《论语“游必有方”的调和。而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就是宦游,于是众多士子就在父母乡亲的期盼中上路了。对于他们而言,最痛苦的不是个体肉身所经受的苦难,更多的是“德之未修,学之未讲”的内心痛苦,是来自其社会理想之未能实现的痛苦,是“苦在德业之未能竟”的痛苦。由此,文天祥才会临刑时在衣带上写:“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尽义,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何,庶几无愧。”就是儒家的精神和理想让他能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古代的士子大多数是怀有这种理想和持有这种境界的,至少在宦游阶段是如此。
《大学》在开始一段,文字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docx VIP
- GB50061-2010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docx VIP
- PPT交通安全课件.pptx VIP
- 医疗超声刀主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df VIP
- 【川教版】《生命 生态 安全》二上第14课 思维真奇妙 课件.pptx VIP
-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父爱有多坚硬)含答案解析.pdf VIP
-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 VIP
- 2025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docx VIP
- 芜湖站场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df VIP
-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4部分:抗剥落剂编制说明.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