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官方赈灾浅析_1
晚清官方赈灾浅析
【摘 nbsp;要】光绪三十二年夏秋之交在苏北地区发生了一场特大的洪水灾害,正处于多事之秋的清政府在沿袭原有的救荒赈济措施的同时,迫于自身的乏力和当时的形势而采取了新的应对措施,更加广泛的借助民间的社会力量以及西方的援助,才能够顺利实现这次荒灾的救济,开创了灾荒救济的新渠道。
中国论文网 /5/view-7171613.htm
【关键词】徐淮海大水;官方赈济;社会力量
一、光绪三十二年的徐淮海大水及
传统赈灾措施
(一)灾情与危害
光绪三十二年,苏北地区曾发生了一场史称为“徐淮海大水灾”特大的洪水灾害。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在上报朝廷的奏折中称“徐、海、淮安,所属之铜山、邳州、宿迁、萧县、睢宁、山阳、安东、清河、桃源、阜宁、海州、沭阳、赣榆十三州县,一片汪洋,几成泽国。”而根据当时日本记录的一份档案记载来看,海州的沭阳县在闰四月至七月上旬的九十天中有超过半数的天数是大雨或小雨;宿迁县曾连续数天暴风雷雨大作,降雨量九寸有余;清河县四月至九月中降雨72天,其中24天为大雨。连绵的大雨更是使得老百姓陷入了困苦的境地。这场大水使得原本就非常贫穷的苏北地区更受打击,灾民“无可糊口,纷纷变售牛具,四散觅食,甚至卖儿鬻女者有所闻”。
水灾不仅使灾民衣食无着,而且还带来了更多的社会问题。由于大水带来的灾荒,灾区百姓与其坐以待毙,宁可选择背井离乡,南下求生。大量的灾民进入江南地区,由于苏北地区本就民风彪悍,加之受灾成饥,出现了相当多数量的逃荒灾民与当地官府、居民的冲突。另外,海州的土匪在灾年之际更更加活跃。不仅袭击富户,抢夺米粮,而且还时常活动于交通要道附近,打劫过路的商旅乃至官府物资。无论是流民还是匪患,都会对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冲击,甚至有可能出现流民起义的状况,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也是封建统治者所不想见到的情况。而且,对灾民的赈灾救济本就是官方政府所承担的应尽责任与义务。所以,即使处于摇摇欲坠的晚清政府,也必须对这场数十年不遇的大水做出合适的应对,以实现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目的。
(二)官方赈济的开展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频发,历朝历代都很重视对于灾荒的赈济。地方每遇灾荒,如何报灾、勘灾、审户、发赈,有一系列时间上的、用人上的要求和限制,并加以成文明确,具有一定的法令法规效力。至于救荒的具体措施,而根据《大清会典》的记载,清代的救灾办法,可以分为十二项:“一曰备?;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发赈;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赋;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有一曰兴工筑;十有二曰辑流亡。”这些措施成为历史惯性而一直被沿用,晚清政府在处理光绪三十二年徐淮海大水时亦是如此,期间较为突出的有:
1.截留和资遣。受灾的饥民四散逃难,容易造成社会的动荡和混乱。为了维持治安和便于赈济灾民,政府当局采取了截留和资遣的赈灾措施,即尽可能地使灾民返回原籍,在家乡统一等候政府的救济。在苏北灾民南下的途中,清江是前往镇江、扬州、南京的重要交通要道,因而这里成为截留灾民并资遣他们的最佳地方。官府在这里修建了八十所留养厂,接收来自各地的灾民,并散米散银,勉强维持灾民的基本生存。根据档案记载,清江所接收的灾民最多时曾到达六十二万人,而流落到扬州的仍尚有五、六万人。留养如此规模的灾民是每天都是一笔巨额花销,遣返灾民回原籍的工作必须及时开展。端方以“粥厂分散不开,即钱米亦难遍给”以及“谋来年生机之为愈”理由,并且指明将在灾民的原籍开展冬赈和春赈,借此来劝说灾民不要滞留在外。愿意返乡的灾民可以向官方提出申请,官方则付给灾民护照、路费,使其得以顺利还乡。从结果上来看,这些措施是富有成效的。端方于十二月时上奏朝廷,称清江浦的五十万余灾民的遣返已经顺利完成,而且灾民“领钱领照各归故乡之状,无不嬉嘻欣然”。赈济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得以成功完成,甚至负责资遣工作的官员都认为“江北赈务从此就绪,大局可保无虞”了,由此可见此次截留资遣的重要作用。
2.平粜。平粜是古代官方政府经常采用的赈济手段,即官府平价出售粮食以平稳粮价、缓解灾后饥荒的措施。由于晚清末年天灾频繁、粮食收成本来就不理想,再加之地方官员的贪腐和无良奸商的囤积居奇,使得本年的平粜工作极难开展。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首先就是限制粮食的出口,只准在内地流通。而且为了严惩私自出口粮食并提高官民检举揭发的积极性,军民凡查获私运粮食的就可获得所查获粮食的一半。其次,向外省甚至外国购买粮食。盛宣怀曾向湖广总督张之洞求助购米,江苏巡抚为了平稳粮价以便向灾区输赈,派商人携四十万两前往南洋暹罗等地购买洋米。最后,鉴于端方认为只有让粮食的价格保持平稳,才能够让灾民能够得到实惠。于是他宣布凡是运往徐淮海灾区的粮食无论有无执照都可以免去税厘,而且也请求外省官员免去为了赈灾而收粮的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