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龚贤的荒原画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龚贤的荒原画境

浅析龚贤的荒原画境   摘 要:龚贤是清代著名山水画家,“金陵八家”之一,也是文人画家的杰出代表。本文试从其画面中独特的黑白相守的层次关系、笔墨形态中的圆润、和画面中独具自身的空灵之美三个部分来分析山水画家龚贤绘画作品富有荒原味的画境,其中的荒原气象实际是超越笔墨、超越黑白的表象,而独具龚贤气质的荒原意境。 中国论文网 /5/view-7235529.htm   关键词:荒原气;圆浑;黑白;空灵   一、龚贤的生平   龚贤(1618-1689年),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字野遗、野逸,号柴丈人、半亩居人、清凉山下人等。原籍昆山,迁居南京,是清代时期“金陵八家”之一,山水画有很高的成就。早年参加复社活动,入清后隐居不仕,明亡后漂泊流离,晚年隐居清凉山,晚年以卖画课徒为生,是当时很有影响的遗民画家①。喜龙仁曾将其称为中国的梵高。康熙以来不少人将他当作格法派大师,有的研究认为他是石涛、八大山人鼎力的清初三大文人画巨子。他生当明清易代之际,一生主要经历在隐居、读书和作画,有五十多年的作画历史,毕生热心于艺术教育,他著有《龚半千授徒画稿》和弟子王概的《芥子园画谱》成为后世山水画学习的津梁,是一位对文人画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艺术家。   二、龚贤画中的“荒原气”   龚贤山水画中的荒原气象跟他的特殊身份和生活游历有关。   龚贤是一位有强烈遗民倾向的画家,原籍昆山,迁居南京,曾一度在扬州生活,他和复社文人及遗老有相当的交往,参加过抗清活动,明亡后一度漂泊流离,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故国家乡。晚年隐居寂寞寥落的清凉山,栖居半亩园扫叶楼,卖画课图,编选唐诗,过着坚守节操的贫苦生活。最终因受权势者欺凌在悲愤中病死。由于龚贤特殊的生活遭遇,在他的作品中也时常表现出一片寂寞荒原的空山旷野之景,用画面上萧瑟荒原的意境来抒发自己对现实的抗拒、悲愤、不满和无奈。   龚贤深受文人画的影响,崇尚董源、吴镇,他基本上是以五代董源的画法为基础,吸收前人之长,主张师法造化,以五代宋初北方山水画法为实体,参以米芾、元四家、沈周等人的画法,再加之,把文人画重视画面意境的表现,因此从表现形式上看龚贤的画作,常再现一片水不动,风不来,花不开的空幽意境。用浓郁的笔墨描绘古木、寒江、荒村、野树、荒丘等荒原气象,而这种荒原之气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一)“圆”势笔法入画,墨显“浑厚”   没有笔墨就没有文人画,作为文人画的倡导者――龚贤,用赋予生命的笔墨来实现其画面中的“荒原”画境。龚贤的笔墨不能单纯的视为简单的笔墨观,不是在黑白之间取黑之道,而是超越画面布白、超越笔墨、超越绘画常理,变笔墨之形式为生命气象的有机体,他山水作品中的荒原气象也从他“浑厚”的笔墨间呈现给世人。   而在他的笔墨中,提出以“圆”势笔法入画。他在《课徒稿》中说:“画之妙处,在笔圆气厚”。强调用笔要圆,气要厚,画面显示出浑圆内转的特点。他论画,并不像倪瓒那样用毛笔的侧锋入画,使画面呈现枯淡简远的气象,在他的《柴丈画说》中说:“笔要中锋为第一,惟中锋乃可以学大家,若偏锋,且不能见重于当代,况传后乎?中锋乃藏,藏锋乃古,与书法无异。笔法古乃疏,乃厚,乃无刻结板之病。”可看出他极力反对侧锋,认为中锋才能藏锋,藏锋才古朴,笔法古朴才淳厚、圆活,才没有凝滞、呆板的毛病。他认为:“所谓圆者,非方圆之圆,乃画厚之圆也。画师用功数十年异于初学者,只落得一厚字。”   龚贤的用墨能做到老、鲜、秀、润,使画面呈现“浑厚”气象,归功于他“黑龚”时期独特的“积墨法”②。他说:“润墨鲜,湿墨死”,“墨言润,明其非湿也”,要“愈老愈秀,愈秀愈润,此画之上品”。龚贤用层层积染的方法增加画面的厚重感,使其画面达到苍秀浓郁、浑厚华滋的荒原气象,这种荒原气象具备龚贤独有的气质。   (二)画面中别致的黑白关系   龚贤山水中别致的黑白对比,同样为其画面呈现的“荒原气象”加分。   龚贤非常注重画面的黑白关系,在画山石时,他常用积墨表现,石块的下部浓黑,越往上越亮,呈现光感,他说:“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判其黑。”“大石间小石,染墨小石宜墨,大石宜白。”山石上部巧妙留出的白像是西画中的“高光”部分,给石块增加了几分苍润浑厚的体积感,也巧妙的画出了东方艺术中少有的光感。这样的一白一黑,程式化的构成,又像是西方设计中的黑白构成,使画面黑白对比跳跃,像是一首节奏昂扬的交响乐章,更显别致。龚贤画中的树也能和山石搭配的很好:画山石用干笔反复皴染,画树却很少皴擦或完全不皴擦,仅用中锋直勾,从浓黑的树叶或包围着白色的树干或在浓重的石块中突显几株白色的枝干,或淡色的山石中画浓黑的树林,从而使画面形成鲜明的黑白对比。又往往在画面中用浓重的墨画树丛,中间用白色的烟云从中阻断,以显其山势之高、景之深、境之幽。用强烈的黑白相生、阴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