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要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玉米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要点

浅谈玉米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要点    一、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 中国论文网 /8/view-7196899.htm   1、玉米黑粉病   又称玉米瘤黑病,各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尤其以抽穗期表现明显,被害的部生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病瘤外包一层白色薄膜,后变灰色,瘤内含水丰富,干裂后散发出黑色的粉状物,即病原菌孢子,叶子上易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物。雄穗上产生囊状物瘿瘤,其它部位则形成大型瘤状物。   防治建议:甜玉米易染病,尤其注意选用抗病品种。重病田实行2-3年的轮作。田间出现病瘤后,及时清理深埋,适时深耕以减少病源。化学防治:使百克或使百功1500倍,禾果利1000倍,纳斯津1000倍或三唑酮800倍喷雾。   2、纹枯病   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严重时引起果穗受害。叶片发病后,初为淡褐色斑块,有时呈水渍状,病害先从基部叶鞘开始,逐渐向植株上部发展,当病害发展到果穗后,穗苞上也形成云纹状大块病斑,不久,上部茎叶即会全部枯死,以后整个果穗干缩。   防治建议:选用抗耐病品种。结合中耕除草剥掉基部叶鞘,露出茎秆,可减轻发病。发病初期可在茎基叶鞘上喷施5%井冈霉素或40%菌核净1000-1500倍液,间隔7-10天喷1次。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株,并进行深耕翻土,以消灭越冬菌源。   3、玉米灰斑病   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在叶脉间形成圆形、卵圆形红褐色的矩形条斑,病斑多限于叶脉之间,与叶脉平行,成熟时病斑中央灰色,边缘褐色,大小(4―20)毫米×(2―5)毫米。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   防治建议:发病初期及时进行喷药预防,药剂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剂50克、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8.7%银浊利悬浮剂每亩100毫升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几种药剂进行交替使用效果较好。   4、矮花叶病   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以感染发病,从出苗至7叶期是易感染期,染病植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点状花叶,以后扩展至全叶,叶色浓淡不均,在粗脉之间形成许多黄色条纹。发病重的植株生长缓慢,黄弱矮小,不能抽雄结实,甚至枯死。   防治建议:用阿克泰10000倍+1包吡虫啉、吡虫啉1000-1500倍、金世纪1000倍;用病毒克1000倍、病毒灵1000倍喷雾。   二、玉米常见虫害及防治   1、玉米螟   玉米螟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杆,使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遇风易断,则减产更严重。幼虫直接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变质。一般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1代卵量和被害株率就高。越冬幼虫耐寒力强,冬季严寒对其影响不大,春寒能延迟越冬幼虫羽化。湿度是玉米螟数量变动的重要因素。越冬幼虫蛟食潮湿的秸秆或吸食雨水、雾滴,取得足够水分后才能化蛹、羽化和正常产卵。低湿对其化蛹、羽化、产卵和幼虫成活不利。以高龄幼虫在寄主植物秸秆、穗轴或根花中越冬,来春化蛹、羽化、成虫产卵于寄主植物叶背,孵化成幼虫后形成为害。   防治建议: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三指一撮”法以3%呋喃丹颗粒剂或1.5%辛硫磷颗粒剂按每亩1.5―2公斤用量灌心,防治效果明显。心叶中期撒施白僵菌颗粒剂,即将含菌量为50亿―500亿/克的白僵菌孢子粉500克与过筛的煤渣5公斤拌匀,撒施于玉米心叶中;放赤眼蜂治螟。即在越幼虫羽化率达到20%时,每亩设5―10个放蜂点,放蜂量为15000―30000头放蜂防螟。   2、斜纹夜蛾   在3龄以前取食叶片,造成缺刻,3龄之后蛀食雌穗,造成烂穗,危害很大。   防治建议:3龄前用金世纪1500倍,抖克1000-15000倍、功夫3000-4000倍,赛尽1500倍或千虫克1000 ~1500倍。   3、玉米线虫   主要危害玉米根部,受害植株地上部分生长不良,植株矮小黄化,对产量影响很大。根结线虫能引起肿瘤,根腐线虫引起褐色病斑,严重的烂腐。   防治建议: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与葱蒜类轮作2-3年,有条件的实行水早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壤。大棚栽培玉米前可用液氨熏蒸防治。发病初期可用阿维菌素等灌根防治,必要时可选用米乐尔等药剂,但要注意防止药害。   4、玉米红蜘蛛   以成、若螨刺吸玉米叶背组织汁液,被害处呈失绿斑点,影响光合作用。为害严重时,叶片变白、干枯,籽粒秕瘦,造成减产,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玉米红蜘蛛喜高温低湿的环境条件,干旱少雨年份或季节发生较重。以雌成螨在作物、杂草根际或土缝里越冬。越冬雌成螨不食不动,抗寒力强。春季气温达7―12℃以上产卵孵化,发育至若螨和成螨时,转移至杂草和玉米上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