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绿色治理教学实习_new_new资料.docxVIP

有害生物绿色治理教学实习_new_new资料.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7 Xxxxxxxxxxxxxxxxxxx大学 《有害生物绿色治理教学实习》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班级: 实习性质: 实习地点: 指导教师: 成绩: 实 习 照 片 南 瓜 病 毒 病 四 季 豆 炭 疽 病 辣 椒 青 枯 病 玉 米 小 斑 病 第一部分 实 习 概 况 一.实习时间: 二.实习地点: 三. 指导教师: 四.实习目的: 目的是让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植物病虫害的认识和绿色的防治方法的学习,通过教学实习,可以增强我们对农产品有害生物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更好的工作打下基础。 五.实习内容概况: 一. 南瓜病毒病的认识和绿色防治方法 二. 四季豆炭疽病的认识和绿色防治方法 三.辣椒青枯病的认识和绿色防治方法 第二部分 实 习 内 容 一、南瓜病毒病的认识和绿色防治方法[1] 1 南瓜病毒病的认识 1.1 南瓜病毒病的症状特点 早期在新生叶片上出现明脉,随着病情发展和植株生长发育,病毒不断繁殖并随同化物运输扩展至其他部位,叶片颜色不均,同一叶片有些部位颜色同健康叶,有些则褪绿,形成斑驳和花叶,也有的呈疙状突起;病情再发展或遇较高气温和干旱时,易出现蔽叶,叶片细小狭长,严重畸形,植株矮化。果实受害后变小、畸形,引起田间植株早衰死亡,甚至绝收。果实是否出现症状,与不同瓜类和植株个体有关,在小西葫芦、南瓜上最容易出现,果实表面出现疤状突起、花斑,瓜畸形。 1.2 侵染循环 该病由病毒侵染所致,因病毒种类较多,越冬地点也较复杂,有的病毒可在多年生杂草和越冬蔬菜上越冬,有的病毒可在种子或土壤中越冬。借助蚜虫或白粉虱传毒,也可靠摩擦传毒,病毒能侵染的寄主较多。 1.3 发病条件 天气干旱,蚜虫发生严重时,病毒病发生重。温室白粉虱发生多,病毒病也重。田间杂草多,不能及时除草,水分供应不足,植株长势衰弱,发病也重。田间管理粗放,人为传播,都可加重病害发生。 2 南瓜病毒病的防治 2.1 种子处理 种子干热消毒,用干热恒温箱先以40℃处理24h,再在18℃下处理2~3d,可减轻种子带毒率。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min,然后用清水洗净再播种,可使种子表面携带的病毒失去活性。 2.2 田间防虫 南瓜病毒病主要由蚜虫传播引起,因此在苗期防治蚜虫显得最为重要。防治蚜虫可选适宜的农药,一旦发现蚜虫危害,应立即喷药,以后每隔1~2周喷1次,直到坐果。 2.3 田间管理 要控制南瓜病毒病的发生,最好还要注意周边作物的种植。西葫芦、辣椒极易感染病毒病,辣椒上常见的病毒是黄瓜花叶病毒,西葫芦上常见病毒与南瓜的基本相同。辣椒和西葫芦常成为南瓜病毒病发生的初侵染源。另外花生和豆角也受黄瓜花叶病毒侵染,因此套种花生、辣椒以及周边有其他瓜类作物尤其是西葫芦,均会造成南瓜病毒病危害加重。防治南瓜病毒病要同时防治套种作物和周边作物,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控制病毒病的发生。 二、四季豆炭疽病的认识和绿色防治方法[2] 1. 四季豆炭疽病的认识 1.1症状 四季豆炭疽病是四季豆的重要病害, 发生较为普遍。苗期染病在子叶上生成红褐色的圆斑, 凹陷呈溃疡状。成株发病, 叶片上病斑多发生在叶背的叶脉上, 常沿叶脉扩成多角形小条斑, 初为红褐色,后为黑褐色。叶柄和茎上病斑凹陷龟裂。豆荚上病斑暗褐色圆形, 稍凹陷, 边缘有深红色的晕圈, 湿度大时病斑中央有粉红色粘液分泌出来。 1.2 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种子上越冬, 是初侵染的来源, 在田间靠风雨、昆虫传播, 进行再浸染。温度为20~25℃、湿度大利于病害发生, 在天气凉爽, 多雨、多露、多雾的季节发病重。地势低洼, 密度过大, 土壤粘重也会加重发病。 2.防治方法 2.1 种子消毒 用甲醛 200 倍液浸种 30min, 洗净晾干后播种。 2.2 农业防治 与非豆科作物实行 2 年以上的轮作; 选地势高燥, 排水良好, 偏砂性土壤栽培。从无病豆荚上采种。 2.3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或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 或 1∶1∶240 波尔多液 50kg/667m2喷雾, 间隔 7d 喷 1 次, 共喷 2~3 次。 三. 辣椒青枯病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