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下梅村:晋商万里茶路起点.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下梅村:晋商万里茶路起点.doc

福建下梅村: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   闽北一行,印象深刻的不是武夷山的大川大河,花鸟怪石,也不是大红袍飘逸而出的醉人茶香,而是下梅村村落中祠堂、古井、旧巷那古香古色的老街,流水和风情,以及山护村屯,水养邑人,山环水抱相对封闭安宁的古村神韵。  下梅是一座古村落,距离武夷山很近,但却常常被人忽略。 下梅村的古屋   下梅村位于一条名叫梅溪的河边,因为处于梅溪下游,故名下梅。据说,当年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常往返于上梅、下梅,观村野农家、山冈田塍梅香飘逸,留下了“晓登初移屐,寒香欲满襟”赞美梅香的诗句。   下梅村人按照阴阳五行,在村中间开挖了一条人工小运河,取名当溪,和梅溪交汇,形成“丁”字形水网,如棋盘布局的下梅村,就安卧在山环水抱中,村庄整体上蕴藏着“山气刚,川气柔”的风水意象,堪称“钟灵毓秀”之地。 茶叶村   我们到达时,正赶上淅淅沥沥的小雨,举目望去整个古镇还有远处的梅岭、遥山被笼罩在烟雨中,带着几分宁静和神秘。导游是个当地男子,相貌中看不出能说会道,但一开口却是极其专业。下梅村是何时发源的,有多少人当宰相,多少人做官、考秀才,多少人是巨商,哪条小巷、哪个府上有什么大小故事等等讲得头头是道,娓娓动听,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名言古句运用恰如其分,见我们全神贯注臣服于他的讲解,兴奋的语调又高了许多,自豪神情溢于言表,口吐莲花,妙语相环。 精美的建筑   细细品味下梅民居的建筑,会发现各民居布局错落有致,巷道曲径通幽,每一处书阁、花园、吊楼、闺楼、厢房的结构是那么精巧,青瓦屋顶起架平缓,院落布局合理,都设置了四方天井,便于采光、集雨、通风,达到“天人合一”境地:门面多饰砖雕、石雕、木雕和墙头彩绘,是下梅古民居的一枝奇葩。展现了丰厚的文化韵味,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基础、门当、石鼓、花架、池栏等物多是用石头凿制而成,上面雕刻各式各样的花纹,既美观又实用,不失为赏用兼备的工艺精品。 婆婆门老宅山西福建福州广州欧洲 美人靠古老的村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