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爱颐-中国首桩女权官司.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盛爱颐-中国首桩女权官司

盛爱颐:中国首桩女权官司   1928年,近代上海“第一豪门”的盛七小姐,将兄长及侄子告上法庭,要求获得同等的财产继承权,是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桩妇女维权案。在这段历史中,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人物纷纷登场,时代的影像逐渐清晰。所谓“一门望族,映照一个时代的起承转合”,的确如此。 中国论文网 /4/view-7246113.htm   盛爱颐,民国时期著名的女企业家、旧上海最有名的娱乐场所百乐门的创始人,她出身的家庭被称为 “近代上海的第一豪门”,她本人被称为“盛七小姐”。1928年,盛爱颐的母亲、盛氏家族的掌管人庄夫人去世,盛氏子孙分崩离析,争抢遗产,掀起轩然大波。盛爱颐把自己的三位兄长以及两个侄子告上了法庭,要求获得同等的财产继承权,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桩妇女维权案。   关于盛爱颐还有个聚焦点。那就是她和宋子文的爱情故事。   彼时,20岁出头、刚回国的宋子文与盛爱颐相遇相识,互生情愫,却遭到盛爱颐母亲及家族的反对,最终各自转身。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人物纷纷登场,时代的影像逐渐清晰。所谓“一门望族,映照一个时代的起承转合”,的确如此。   出轨的帝国   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龙年。   是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僵持阶段,无暇顾及远东时局,中国工商业界利用此短暂的空隙,大力发展实业,实业救国盛极一时。   然而在这一年,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盛宣怀撒手人寰,招商局因此下半旗三日致哀。   盛宣怀,祖籍常州,生于1844年。据说那年春天,祖父盛隆梦见老宅枝头红杏灿烂如锦,依稀香暗渡,引为吉兆。结果,当年儿子盛康不但进士及第,还喜得贵子。于是,祖父便给盛宣怀取字号“杏荪”。   1844年,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中,还有一位后来被慈禧称为“再造玄黄之人”的李鸿章,只是这一年21岁的李鸿章虽作《入都》诗十首,抒其“意气高于百尺楼 ”,却最终科考落榜。   中了进士的盛康,先是任知府,后治水赈灾,大营粮仓,职掌盐务,督办粮道,走的也都是经世致用的路线。1867年,盛康的父亲盛隆去世,按照礼法律例,朝廷官员的父母若去世,要回原籍居丧27个月,称为“丁忧”。于是盛康辞官扶送盛隆的灵柩回常州。而这时候,任江苏巡抚的是曾与盛隆同年科考的李鸿章。   27个月的丁忧,盛康先是在常州开了典当行,又开起了钱庄,最后索性告老还乡,在姑苏购得刘氏寒碧山庄,修葺后改名为“留园 ”。   于是,休辜负清风明月,佳晴喜雨,涵碧清歌,宴饮山林,可胜饮尽江南酒?   常州盛氏,成为江南大户。   盛宣怀三次乡试均名落孙山,仅中过秀才,后放弃科举之途,入李鸿章幕府,协助李鸿章督办洋务,慨然以匡时济世自期。作为“中国实业之父 ”,他开创了诸多的第一,比如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第一家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与此同时,盛宣怀还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和第一所官办大学――北洋大学堂。   盛宣怀共有妻妾六房,八儿八女,家族联姻,互相依附,可谓近代上海滩最大的豪门显贵,势倾朝野,富可敌国。   盛宣怀去世的这一年,盛家七小姐爱颐,时年只有16岁。   按照家乡的风俗,盛宣怀的灵柩在老公馆停放一年后,于1917年冬至,举办了轰动上海滩的“盛杏荪大出丧 ”,一个时代渐成背影。   在盛宣怀的长房孙女盛佩玉的记忆里,看祖父“出丧的人多极了,天勿亮便在街上等着,一路的商店楼上也挤满了人,路角上人像堆起来似的,连外省的也闻风而来 ……出殡的仪仗,花花绿绿,掮旗打伞,好像出会”。   同样是在1917年,宋子文留美归国。   一个盛大出丧,一个平淡回沪。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时代的代表性人物,擦肩而过。   历史在追忆中,重新赋予旧日往事诸多意义。许多变革性的日子,当时经历也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一天。   出身于普通中产家庭的宋子文,其父宋嘉树,幼时家境贫寒,辗转于各国:9岁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当学徒;12岁随堂舅旅居美国,并追随堂舅改姓氏为宋。在美国的宋嘉树,做学徒,夜读书,并接受基督教洗礼,在神学院毕业之后,又回到上海。他在兴办实业的同时,传播《圣经》。此生,有两件事让宋嘉树付出了他全部的热情与无私的支持:一件是基督教义,另一件便是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结识孙中山后,宋嘉树成为孙中山的挚友以及国民革命的重要财力支柱。倾囊相助,于他,不过是赤心用尽为知己,何用悠悠身后名。   回国后的宋子文任职于汉冶萍公司,担任上海办事处秘书。汉冶萍公司作为盛宣怀一手督办、创立于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最早的钢铁企业,此时的总经理是盛家四少爷盛恩颐。盛恩颐与盛爱颐同为庄夫人所生,前面三房兄长均早夭,所以盛家老四实为长房长孙,自哥伦比亚大学留美归国,便接手汉冶萍公司。   彼时的宋子文,也不过是在美国主修经济、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