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蒙古族短调民歌风格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乌拉特蒙古族短调民歌风格探究

乌拉特蒙古族短调民歌风格探究   【摘 要】蒙古民谣主要是从“拉歌”这一类型的民歌发展而来的,因此,短调民歌可以说是蒙古族所有民歌种类的“始祖”。由此可以看出,短调民歌的形成和发展同蒙古族的生活形态紧密结合在一起。本文以蒙古族民歌为切入点,通过对乌拉特短调民歌的分析,概括其音乐风格,对于乌拉特短调民歌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论文网 /7/view-7167805.htm   【关键词】乌拉特;蒙古短调民歌;风格;探究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065-01   乌拉特蒙古族民歌是从蒙古族短调拉歌演变而来,蒙古族拉歌是乌拉特蒙古族短调民歌的基础和源泉。乌拉特蒙古族短调民歌的题材和种类,几乎涵盖了乌拉特人所有的生活领域,因此,乌拉特短调民歌又被称之为“乌拉特生活之歌”。   一、体裁种类   (一)赞歌。短调民歌中,赞歌所占据的比例并不大。其歌词内容大部分是以“歌唱民族历史英雄”、“称颂尊贵的客人”以及“长者”为主,另外还有赞美蒙古族骏马的赞马歌。从演唱的形式和地点来看,短调赞歌主要在一些带有一定礼仪性质或其他重要场合演唱,例如,宴请上等佳宾的酒席、重大的庆典等。从民歌曲调的风格上来看,赞歌带有一定的热情、庄重和典雅的特征,调式主要以宫调式和微调式为主。乌拉特蒙古族短调赞歌的代表性曲目有:《须弥山》《乌拉特风情好》等。   (二)思乡曲。同赞歌不同,思乡曲在短调民歌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自蒙古族人民对近亲结婚的害处有一定的了解之后,为了有效提升民族的人口素质和数量,蒙古族人民便开始不断地同外族进行通婚。而这种通婚行为的出现,使得很多蒙古族人,特别是蒙古族的女性被迫远离故乡。为了倾诉自己的思乡之情,这些远嫁的乌拉特女性们通过歌声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父母和亲人的思念,因此,思乡曲主要为女性思乡和妇女思乡这两种形式,例如,《思乡歌》《条纹绸巾》等。此外,也有一些因为征战而远离家乡的将士们,为表达对自己亲人的思念,他们用歌声吟唱心灵的苦闷与对家乡的思念,这类思乡曲主要为武士思乡曲与男性思乡曲,如《出征歌》。   (三)宴歌。蒙古族宴会崇尚礼仪,举行宴会不是单纯地追求物质的享受,还是为了进行思想交流、传递文化,以及意见沟通等。蒙古族的宴会中,无论是何种身份,均可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情怀,因此,宴歌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既可以表达自己对“长生天”的崇敬之情、对父母长辈的敬颂之意,也可以讲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大自然的直观感受等[1]。因此,这类短调的风格庄重而乐观,曲调旋律十分优美,有《天鹅》《羊腿之歌》等。   (四)爱情歌。同思乡曲一样,爱情歌在短调民歌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从情感的表达上来看,该类歌曲往往是利用朴实的歌词与动人的曲调来表达歌唱者真挚的情感的,并通过细腻生动的歌唱,将丰富的感情生活淋漓尽致得表达出来;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包含了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对自由婚姻的向往、对悲剧爱情的感叹、对封建道德束缚美好爱情的控诉,以及为了追求爱情的自由而表现出的反抗精神[2];从表达风格上来看,该类型歌曲主要是利用自然景观、骏马以及花草树木等媒介,通过比兴的手法,将自己的感情间接地表达出来。   二、音乐风格   (一)古科尔沁风格。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乌拉特蒙古族短调民歌仍旧存有一些古科尔沁民歌的风格元素,例如,《宝尔套海》《布林罕的柳丛》等,谱面上还存有科尔沁的核心节奏形态。与此同时,乌拉特短调中每一个乐句相似的节奏、旋律线条、曲调,以及所有乐句采用的相似的音乐动机,都同古科尔沁民歌中旋律的表现形式以及节奏组织带有的那种循环型及重复性特点十分相似[3]。由此可以得知,乌拉特短调民歌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包含有古科尔沁民歌的风格特点。   (二)鄂尔多斯风格。乌拉特同鄂尔多斯这一“歌舞之邦”仅隔了一条黄河,所以两地民歌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较大的互动性与交融性。这就使得乌拉特人也学会了鄂尔多斯民族的民歌,并根据本民族的音乐习惯,将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形成了带有鄂尔多斯风格特征的乌拉特民歌,如《请安》等。   三、结论   乌拉特人日常生活并不存在专门的“歌手”,所以乌拉特短调民歌往往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存在。由于近些年会演唱乌拉特蒙古族短调人的数量有所减少,使其传播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对乌拉特短调的民歌体裁和风格进行分析,对于促进乌拉特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博特乐图.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多元构成及其区域分布[J].音乐研究,2011,03(05):25-35.   [2]郭淑君,任静.乌拉特蒙古族短调民歌发展历程及其风格特点[J].音乐创作,2012,10(08):151-153.   [3]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