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有效的防治落叶松幼苗立枯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有效的防治落叶松幼苗立枯病

科学有效的防治落叶松幼苗立枯病   摘要:新民林场位于小兴安岭西坡,黑龙江省嫩江县东部,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685米,最低海拔292米,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短。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春秋两季天气多变,全场林业用地面积78959公顷。场内森林资源丰富,主要林木有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白桦、椴树等树种,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木材产地,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新民林场主要落叶松树种有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本文对落叶松幼苗立枯病的防治加以浅议。 中国论文网 /8/view-7255728.htm   关键词:落叶松;立枯病;防治   1落叶松   落叶松为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是寒温带及温带的主要树种,天然分布十分广泛,耐寒性强,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三大针叶用材林树种之一。落叶松喜光、耐寒性强、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属强阳性树种,对土壤水分、养分等条件要求不十分严格,最适宜在土壤深厚、养分丰富、通透性良好、湿润且排水畅通的土壤环境生长。如土壤条件潮湿、干旱、瘠薄,则会造成树体生长不良。温度在―50℃气候条件下仍可正常生长。落叶松寿命长,生长快,耐腐朽,木材坚实,抗压抗弯能力强,经济价值高。不仅是电杆、枕木、桥梁、矿柱、建筑等用途的优良用材,更是以其树形挺拔、冠形美观、抗烟能力强等特性,是黑龙江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之一。另外,其树胶还可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危害落叶松幼苗生长的主要病虫害有立枯病(猝倒病)、蛴螬、蝼蛄等,及时有效的进行科学防治,是保证落叶松良好正常生长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主要介绍立枯病。   1立枯病(猝倒病)。松苗立枯病是苗圃中常见、高发的重要病害,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播、发病速度快,死亡率很高,危害大,损失严重。   1.1发病原因。发病源主要有侵染性病源和非侵染性病源和两大类。侵染性病源主要是以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三种为主,侵染性病源是苗木发生立枯病的重要原因;非侵染性病源主要是由苗圃内长期积水,土表板结,地表温度过高引起根颈灼伤等情况下发生病害。另外,播种时覆土过厚也是导致立枯病高发的因素之一。   1.2发病规律。立枯病多发生在五、六月份,地温20℃左右,病程时间较长。圃地、土壤的温湿度条件直接关系到苗木立枯病的发生、发展和蔓延,是引发该病的重要原因。圃地土壤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粪肥腐熟不彻底,及异常气候条件,如旱、涝、霜、冻等育苗环境,都易引发病害高发。播种待种子发芽后,遭遇低温多雨天气,连日阴天、长期积水、缺乏光照,导致圃地内空气、土壤湿度较大;未与大豆、马铃薯、瓜类、番茄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科学轮作,也是导致病害高发的重要因素。苗木病虫害的发生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充分掌握其发病规律,既有利于提前进行预防,更有利于提高综合防治的效果,大大降低了圃地的损失。圃地发生立枯病,多呈块状或片状缺苗,一般可造成20~80%的减产。   1.3发病症状。苗木不同发病期所表现的症状也各有不同,可分为猝倒型、根腐型和立枯型。   1.3.1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因苗木茎部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尚未木质化,角质层和木栓层还未形成,极易受到致病菌的侵害而引起发病。病菌从根茎入侵,发病初期会出现褐色病斑,发展后病斑逐渐扩大,表现为水渍状。进一步发展后,病菌在苗颈组织内不断扩展蔓延,使幼苗地表根茎部出现轮状腐烂状,导致幼苗迅速倒伏枯萎。猝倒型典型的发病特点是苗根腐烂、茎叶枯黄。   ②根腐型。根腐型是种子或苗芽在未发芽破土前受病菌危害,侵害种芽组织,被害芽苗周围的土壤呈轮状菌丝体,导致腐烂,出现缺苗现象。   ③立枯型。立枯型是在苗木木质化以后,根皮组织受病菌侵害,造成根部组织迅速腐烂坏死,导致幼苗地上组织缺水、养分缺乏而萎蔫,但直立不倒伏。   1.4防治措施。对落叶松幼苗立枯病要遵循综合防治的原则,才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4.1圃地选择。尽量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不宜过高的砂质土壤作为苗圃地。土壤不宜过于黏重,前茬不宜是马铃薯、瓜类、茄子等作物。选好圃地后精细整地,科学施加基肥,基肥要充分腐熟腐透,避免施入带菌基肥,增加发病几率。   1.4.2备种。做好育苗计划,建议采用隔冬埋藏的种子或将种子低温处理,促使种子在萌发前完成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播种前做好备播准备,精细挑选种子,剔除杂质。为防止种子腐烂,可用0.1%高锰酸钾进行种子消毒。低温处理后期要注意保持种砂温度和含水量,温度宜控制在10℃以内,含水量宜控制在5%。   1.4.3土壤消毒。科学有效的进行土壤消毒,是预防幼苗立枯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可用0.5%高锰酸钾、五氯硝基苯、1.5%的漂白粉、5%的明矾、0.25~0.5%福美双、代森锌等与沙子拌均拌匀,然后一半均匀撒在苗床上,一半用于覆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