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人-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图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空心人-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图谱

空心人: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图谱   周飞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博士。 中国论文网 /5/view-7117969.htm   一个是诗人罗雨,一个是诗歌评论家罗小凤,其实这是同一个人,双重身份如此完美地交融于同一个人身上,对于这,我除了钦叹之外,更多的是好奇:具象与抽象、情感与理智、境里与境外、自我与他者同时出现于一个思维个体上,这体现着一代知识分子的矛盾纠结,还是知识分子多面性与柔韧性的熔铸?   罗雨的诗歌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塑造了一个独特而醒目的核心意象:“空心人”。她曾出版过一本诗集,标题便是“空心人”,极其触目并具有现代意义,不禁让人想到托马斯“空心人”(稻草人)。然而罗雨在此诗集“后记”中这样道白:“我选择《空心人》做诗集名称,既无意于向伟大诗人致敬,更无意于狐假虎威,借伟大诗人的诗题为自己的作品虚张声势,在主题内涵上也无意于借鉴或挪移,这是纯然的巧合。一直以来,我的诗所着力展现的是当代知识分子尤其是80后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与心理图谱。”这里已点明了,此“空心人”非艾略特旨在批判整个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中失去信仰、精神荒芜、没有灵魂、“脑壳中装满了稻草”的“空心人”,而是处于“煎熬、痛苦、困顿、挣扎、失望、虚无等精神失调的状态”之中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尤其是“80’后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对于此“空心人”,罗雨这样解释:“80后”知识分子最大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我们不断在求学的路上背着沉重的包袱心力交瘁地匍匐前行:我们报考中专准备“跃农门”时,中专并轨,不分配工作,我们只好向“黑色的七月”冲刺;经历“黑色的七月”后,我们被理想放逐,选择出走,离开家乡,踏上无根的漂泊之旅;而当我们大学毕业,我们又被时代和政策放逐,“就业难”的问题和不断的教育变革逼迫着我们马不停蹄地攻读硕士、博士、博士后,因而我们不断地漂泊、出走,不断地滑向更深的虚无、困境。与此同时,我们的爱情、婚姻、生活、家庭等各方面无法不受到牵连与影响,陷入无法突破的困境。在这过程中,我感觉我们都已是“空心”的,我们的理想被社会和时代绑架,自我被彻底抽空,我们完全成为“另一个我”,我们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而前途又是什么?或许,只是自己的另一个影子。我们,永远被时代搁置,被命运架空,没有停靠点,没有根。(《空心人   在这个诠释中,我们很明了罗雨的中国式“空心人”与艾略特的西方式“空心人”之间的明显区别,然而除此外,我们还是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此两者仍存在“巧合”的共同点,即产生此两种“空心人”的文化性质可以说是相类的,艾略特的“空心人”产生于西方1920―1930年代已弊病百出的现代资本主义消费文化,而罗雨的“空心人”则产生于中国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复制西方文明的现代资本主义消费文化。也许,要理解罗雨的“空心人”,首先要理解现代资本主义消费文化性质,人类要摆脱贫穷与落后就必须得实现现代化。对于贫穷与落后的耻辱中国人刻骨铭心,所以实现现代化就成了20世纪以后中国一个庄严的历史使命。然而,我们应该知道“现代”的另一个身份其实是“资本主义”,这是一个潘多拉之盒,它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财富与福祉,同时却也给我们带来了可怕的恶魔与灾难。马克思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追逐最大的利润,这就决定了社会生产与消费的无限扩张。这种扩张由城市到乡村,由地区到全球,资本凭借着巨大的机器和发达的通讯交通系统以一种摧枯拉朽的力量迅速地实现了时空的压缩。在这压缩的时空中,人离开了泥土,成了无根的飘萍,像穿上了红舞鞋的小姑娘不停地追逐着,追逐的却是作为消费品的意义和价值,于是,人,成了空心人,成了商品。在这方面,马克思有过很好的描述:它(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共产党宣言》,2005年版,28―29页)   这个不正是我们当下正在经历着的刻骨铭心的“当代异化”?中国正越来越深地被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扩张所吞没。21世纪初以来,这种存在被资本化的危机感空前地为中国知识分子所体验。正是这种危机感让深陷城市之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自己远离了的故土有了更深刻的思辨,企图在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之间寻求一条中庸之道。然而这种企图所蕴含的神圣情感最终可能都被资本的消费文化所同化,成了马克思所描述的“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的“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所以就出现了,“爱的奉献”成了无形资本投入的广告,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