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弘扬中国传统廉政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议弘扬中国传统廉政思想

小议弘扬中国传统廉政思想   【摘 要】 文章概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渊源,阐述了传统廉政思想的内涵:第一,民本思想;第二,“修身”思想,也就是官员自身的道德修养;第三,学习古代廉政思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论文网 /4/view-7200661.htm   【关键词】 廉政思想;传统文化;仁政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朝时期宰相张英给家人的回信,因为当时张家跟邻居吴家争宅基地,家人本想让张英出面说句话,收到的却是这样一封信,家人看了之后,主动将院墙向后移了三尺,邻居见状,随之也把院墙向后移了三尺,这样一来,两家院墙之间便空出了六尺宽的空道,人称“六尺巷”。在这里,张英没有因为自己是宰相,去欺压老百姓,而是用自身的道德教化感染了老百姓,充分彰显了一个官员的道德境界。而对比现在的好多官员,在掌权之后的张扬跋扈,更是多了一份讽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不能忘记了我们身上流淌着谁的血液,这里是我们的根,所以,我们仍然要研究学习老祖宗的文化精髓,弘扬传统文化,做一个原汁原味的现代中国人。   一、廉政思想渊源   廉,汉字释义为堂屋的侧边、不贪污、便宜等。那么廉和政合起来就要追溯到上古社会了,尧舜禹时期,已有一些廉政实践活动了,比如说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勤政美德,但是廉政思想的产生,则是在阶级社会出现以后。因为从唯物史观来讲,任何一种观念性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所以,廉政思想的产生是在人们对贪污腐败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为了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的管理者逐渐从社会中分离出来,成为了统治阶级,他们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利益,贪污腐败的盛行,是廉政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一般公认的观点认为,廉政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公制定的《周礼“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敬,三曰廉能,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1]这“六廉说”是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用来考核官吏政治行为的一个体系,也是廉政思想的源头。   二、廉政思想的内容   第一,民本思想。这种思想经历了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这样的发展历程。从西周以后,统治者已经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从而使中国古代社会能够相对稳定的发展。在夏商周三代,主要是“敬德保民”,到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仁政思想,[2]之后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思想,[3]荀子的“君民舟水关系说”,以及“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4]这种爱民重民的民本思想。之后柳宗元更是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夫为吏者人役也;役于人,而食其力,可无报耶?”的“吏为民役”思想[5],这是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一个高峰。隋唐以后,民本思想通过科举考试制度纳入到了政治体制之中,成为了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文化气质。民本思想与廉政思想紧密相连,只有把人民群众摆在了根本的位置上,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才能在工作中摆正态度,把人民放在心上。   第二,“修身”思想,也就是官员自身的道德修养。从孔子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至于到现在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无一不是在强调官员的道德修养。本文归纳为以下几个内容:   诚信。人无信不立,诚信乃立人之本。如公元前553年,邾国的大夫庶其背叛其国君,以邾国的两个邑来投奔鲁国。当时身为执政的季武子公然把鲁襄公的姑母给他为妻,对随他来奔的人也都有所赏赐。其时适逢“多盗”,于是季武子就责问身任司寇的臧武仲,为什么不能禁止盗贼。臧武仲便针锋相对地回答道:“子召外盗而大礼焉,何以止吾盗。”进而严正指出:“在上位者洒濯其心,壹以待人,轨度其信,可明征也,而后可以治人。夫上之所为,民之归也。上所不为而或为之,是以加刑罚焉,而莫敢不惩。若上之所为而民亦为之,乃其所也,又可禁乎!”[6]所以,作为领导,要做到诚信,这里主要指言行一致,为百姓树立这样一个榜样,然后才可以谈建功立业。   淡泊名利。春秋时期齐之国相晏婴,他的住宅临近闹市,潮湿狭小,尘土飞扬,景公要让他换到干燥的房里去,他却推辞说:“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弁。敢烦里旅。”可是后来当他出使晋国时,齐景公让人毁其住宅以及邻人的房舍,为他扩建新居。他从外面归来,一面拜谢景公,一面竟拆毁新舍,恢复所拆邻人的住宅。虽然拆景公扩建新居的办法未必可取,但其公私分明、淡泊名利的品质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   秉公办事。战国时期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