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奈者的自我吟唱
无奈者的自我吟唱
【摘 要】冯延巳作为南唐词坛主要领军人物,其词风在对五代风格的继承中又饱含了创新之处,开始在词中抒写其真切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使词突破“词为艳科”的限制,发展为文人士大夫抒写家国之思、人生之慨的工具。冯延巳的词出于花间却高于花间,自成一派,对北宋词风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论文网 /9/view-7249792.htm
【关键词】冯延巳 承前启后 人生感受 生命体验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1-0038-02
冯延巳是五代初的词坛大家,与晚唐的温庭筠、韦庄鼎足而立。他的词作虽仍有花间之余绪,却对之有突破和创新,影响了后来的文人词创作。简单来说,冯延巳对词发展的作用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因循出新,承前启后。
他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创作目的还是“娱宾遣兴”,题材内容上也没有超越花间词的相思恨别、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范围,形式上也未曾脱离五代一般小令的形式。但是他的词在继承花间词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
与花间派词人的创作旨趣不同,冯延巳在传统的艳词题材里就注入了与其真实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感受相关的思想情感,微妙地把他身处危乱复杂政治环境中的忧患之情巧妙而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来了,从而拥有超越和突破传统狭隘情感的丰富内涵,形成了深广的审美意境。
《柳塘词话》评冯延巳词云:“诸家骈金俪玉,而阳春词为言情之作。”就指出了冯延巳与花间诸人相比,更进一步地在词中抒发自我真实的思想感情的特点。
因冯延巳特殊的身世遭遇,其词着力于写愁,他词中的忧愁,具有一种超越时空和具体情事的特质,写来迷茫朦胧,含而不露。读者从字面上虽然能够感受到他的愁山恨海,但是却往往无法具体地、明确地把握和领会他为具体的何人何事而忧。下面我们就以几首词为例简要分析一下。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写得极其曲折婉转,写出了词人内心极其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抛掷久”三个字,是说这闲情很久之前就纠缠于心间,它令人痛苦、难过,也曾下决心要忘掉它,摆脱它。“抛掷”,就表现出一种主观的意向和努力。然而,在前面加上“谁道”二字,就以一种反诘的语气有力地否定了这种意向和努力的结果。词人确实曾经想要抛掷掉它的,然而经过努力竟终未能抛掷掉。这“闲情”是如此的缠绵、深沉,简直是忘不掉、拂不去、摆不脱、斩不断的一缕悠长不绝的情思。可是,这“闲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它包含着什么样的具体内容,词中始终没有明白地揭示出来,因而费人猜测,又耐人寻味。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他写河畔漫无边际的青草,写堤上细丝飘动的柳条,那碧绿、那绵远、那柔细,在人心中唤起的是一种清寂悠远的境界和深长缠绵的情思。七个字,字字景语,字字亦是情语。接下来,又承上阙“惆怅还依旧”发问:“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这是向青芜问,向堤柳问,也是向自己问。惆怅之情,年年依旧,又年年新生,更显得深沉、永固,绵长不绝。这一问,所传达的仍是那种难于承受、无可奈何、欲抛掷而难于抛掷、实际是不想抛掷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词人虽提问,春色却无法回答,自己也无意于让它回答。
因而末二句撇开提问,转而刻画词人的自我形象:“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他独立于小楼之上,满袖寒风,那样孤独,那样清冷,那样寂寥,时间在静思默想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已到了月上树梢头、倦鸟已归巢、路上无行人的黄昏时候了。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人。人在景中,而景又充满了人的感受与感情。由环境、景物、感受融合而创造出的词人孤寂忧伤的自我形象,已经婉曲含蓄地回答了上面提出的问题。正因为他心中经年萦绕着那抛掷不掉的“闲愁”,才那样一经春色的触发,便产生出一种似旧而实新的惆怅之情。
统观这首词所抒写的情感,在第一句中便已直接明白地道出来了。但似直而曲,似显而隐,全词从不同角
度,以不同方式,反复描写抒发,将他无尽的愁思表现得非常充分,但是他愁因何起,文中并未点出。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鹊踏枝》
这首词的开头三句,似乎是在写景,梅花似雪,随风飘飞,这景象是很美的。但是,如果读者把梅不仅仅是当作景物,而且是当作生命来看,这景象就是悲哀的了。“梅落繁枝千万片”,梅花的凋落,意味着衰亡,落就落了,作者却说梅落繁枝千万片,是繁茂的树枝,有许许多多的梅花落了,是千万片地落了,多么沉痛,多么悲哀。这还不够,这梅花在飘落之时犹自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