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裂缝控制探索之路详解.docx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77 / NUMPAGES77 混凝土工程裂缝控制探索之路 王铁梦 教授博导 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王铁梦 1931年出生在辽宁省铁岭,满族人。曾先后任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副院长和副总工程师,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和宝钢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工程师,上海浦东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协调专家组组长,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广核电,国核电力设计研究院技术顾问,曾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导,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深圳大学客座教授。 实践的需求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时光倒流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作为解放后第一批大学生,正赶上了新旧交替的伟大时代,不愿意虚度光阴和随波逐流,为祖国建设做一点贡献,??国初期东北开始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在大学学习期间,联系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决心学习建筑艺术专业,梦想做一名建筑师,在东北156项重点工程中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毕业前的实习,这也是我最早的接触实践,我同时做为苏联专家的俄文翻译,每走到一个工地,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我的翻译向苏联专家提出许多建筑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其中一项较多的问题,建筑物温度伸缩缝和变形缝问题,如东北铁道部齐齐哈尔机车车辆工厂、沈阳电机厂、沈阳某变压器厂、鞍钢大型轧钢厂工地进行教学实习时。现场工程师们提出了许多类似问题,现场实践直觉告诉我们,建筑物的温度伸缩缝设置与裂缝出现规律无明显直接关系与当时苏联规范规定有一定矛盾,苏联专家认为这纯属偶然现象,苏联规范是按苏联经验和弹性理论决定的,应该无条件执行。而当时我感觉这偶然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必然规律,查阅资料,并没有先驱者对这一不起眼的课题进行研究。不成为学术界研究问题,却是规范性质问题而且是国际性规范问题。年轻的我,理想是热衷于建筑艺术的研究,曾梦想当一名建筑师。因此原来的打算暂时先搁置一下,先抽点时间搞搞伸缩缝问题,然后再从事心爱的建筑艺术专业。没想到我对伸缩缝与裂缝控制问题进行的研究和探索一发而不可收拾,研究和探索中发现其涉及领域之广,问题之多,远远超出了我原先的设想。在茫茫知识海洋中,查不到对口资料,路该怎么走,渺茫无序,只能作为一个拓荒者艰难前行,一路上风风雨雨跌跌撞撞走过了将近60年,遇到数不清的困难,始终不离不弃,跌倒再爬起,实践的需求,改变了我一生的追求和生活轨迹,这一探索之路竟成了我的终生事业和追求,整整跑过了六十年,混凝土工程裂缝的探索必须联系混凝土材料、结构和施工研究温度,收缩,地基变形等效应。控制裂缝的新理念,混凝土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有害程度是可控制的,工程师的全部艺术是把裂缝控制在无害范围内,现代化学灌浆技术可以作为终饰工程处理好无害裂缝。解决裂缝问题最好的设计原则是应用“抗与放”的设计原则,辩证统一了设缝与无缝两大流派。概念设计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一切裂缝与质量事故都是作用效应与结构抗力的博弈,作用效应中应当增加新一类隐形荷载即变形效应,包括温度,湿度和地基变形效应。提出最新的混凝土无缝施工法-跳仓法。将结构,材料,施工和地基联合起来进行研究和应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最终目的。变形效应是一个新的领域。 偶然现象的探索-对苏联规范提出异议-确定伸缩缝研究的切入点 五十年代初期,正当全国学习苏联的高潮,苏联专家认为苏联规范是根据苏联建设经和弹验性理论计算决定的,执行这一规范有东欧的许多国家德国和中国。工业建筑框架结构温度应力的计算是按前苏联“单层工业厂房柱结构计算理论”,该计算理论依据是依据弹性假定,框架结构的温度应力和结构长度成正比即线性关系,柱间剪刀撑大大增加框架侧移刚度,不算则已,一算应力过分偏高(热弹理论计算工程不仅数量级偏高而且有可能产生定性的误差,如某核电站核岛的实际工程裂缝出现在理论计算的受压区,而受拉区反而安全无恙),故当时只好按苏联温度伸缩缝许可间距进行设计,一般认为如果设计院按规范留了伸缩缝,则结构开裂的责任有施工方负责。如果设计没有留伸缩缝,则结构开裂由设计方负责。这样就把是否留伸缩缝作为开裂判断唯一依据。对于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讲,当时国内执行的设计规范也是照搬了这个规定;这些规范是必须执行的金科玉律,保留至今。然而,1954年夏毕业前实习,苏联教授带我们去苏联援华项目铁道部、机械部、冶金部等许多工程现场教学实习时,在厂里发现混凝土框架长度150余米铸造车间并没有设伸缩缝。这个长度超出规范规定3倍的建筑物没有预先留伸缩缝,既没有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而且又有良好的外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设计人员由于没有按照规范留伸缩缝而受到批评,但是工程没有开裂,苏联专家的回答是,对设计者既不要批评,因为工程没裂,但也不要表扬,因为他没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