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1 概述 8.2 围护结构型式及适用范围 8.3 支护结构上的荷载 8.4 悬壁式围护结构内力分析 8.5 单锚式围护结构内力分析 8.6 基坑的稳定验算 4、基坑周边环境: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岩土体、地下水体等的简称。包括: 1)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结构类型、层数、基础类型、埋深、基础荷载大小、上部结构现状。 2)基坑周边各类地下设施,如上下水、电缆煤气、污水、雨水、热力管线或管道等分布和性状。 3)基坑周边和邻近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汇流排泻情况、地下水管渗漏情况、对基坑开挖和支护的影响程度。 5、基坑支护:为保证基坑施工、主体地下结构的安全和周边环境安全,对基坑侧壁和周边环境采样的支挡、加固和保护措施。 6、排桩:以某种桩型按照队列式排列布置形成的基坑支护结构。 7、桩锚支护:排桩、圈梁、锚杆、腰梁、桩间护壁结构等组成的基坑支护结构。 8、水泥土墙:有水泥土桩相互搭接形成格珊、壁状等的重力式挡土结构。 8.1概述 二常见支护方法特点与适用范围 2土钉墙: 适用条件: 1)岩土条件较好; 2)基坑周边土体允许有较大位移; 3)已经降水处理或止水处理的岩土; 4)开挖深度不宜大于12m。 5)地下水位以上为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和砂土; 不宜使用条件: 1)土层为富含地下水的岩土层、含水砂土层、且未降水处理 2)膨胀土等特殊土层; 3)基坑周边有严格控制位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 二常见支护方法特点与适用范围 3水泥土墙: 适用条件: 1)基坑开挖深度不宜大于7m,基坑周边土体允许有较大位移 2)填土、可塑~流塑粘性土、粉土、粉细砂、松散的中粗砂; 3)坡顶超载不大于20kpa。 不宜使用条件: 1)周边无足够施工场地; 2)基坑周边有严格控制位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 3)墙深度范围内存在富含有机质的淤泥; 二常见支护方法特点与适用范围 4排桩: 适用条件 悬臂:基坑深度不宜大于8m。 桩锚:1)场地狭小且需要深开挖; 2)周边有严格控制位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 3)基坑边壁有锚杆设置地下空间; 内撑:1)场地狭小且需要深开挖; 2)周边有更严格控制位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 3)基坑周边不允许施工锚杆。 不宜使用条件: 悬臂:周边有严格控制位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 桩锚:1)基坑周边不允许施工锚杆; 2)锚固段只能锚固在淤泥或土质较差的软土层中。 (实践中也可以运用) 内撑: 二常见支护方法特点与适用范围 5地下连续墙: 适用条件: 适用于严格止水要求以及各类复杂土层的支护工程;适用于任何周边复杂环境的基坑支护工程。 不宜使用条件: 悬臂式地下连续墙:周边有严格控制位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不宜使用。 地下连续墙与锚杆联合使用时:下列情况不宜使用。 1)基坑周边不允许施工锚杆; 2)锚固段只能锚固在淤泥或土质较差的软土层中。 各种围护结构的适用范围 三、支护方案选择参考 8.3 支护结构上的荷载 土压力、水压力计算,常采用以朗肯土压力理论为基础的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土性和施工条件,分为水土合算和水土分算两种方法。由于水土分算和水土合算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对基坑挡土结构工程造价影响很大,故需要非常慎重的舍取,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3.水土合算法 水土合算是将土和土孔隙中的水看做同一分析对象, 适用于不透水和弱透水的黏土、粉质黏土和粉土。是国内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 1.5基坑设计基本要求 二基坑设计原则和极限状态: (一)总原则: 1安全可靠:满足支护结构本身强度、稳定性、变形要求。 2经济合理: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从工期、造价、材料、设备、人工、环境 保护综合分析确定具有明显技术经济效益的方案。 3施工便利并保证工期: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满足方便施工(例如:合理的支撑布置、便于挖土施工等),缩短工期。 4信息化设计和施工。 (二)一般原则: 1重视基本理论的指导作用; 2设计要全面,避免漏项,考虑最不利的工况; 3做好基坑工程总体方案的选择; 4做好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控制; 5软土地区重视“时空效应“,精心安排挖土和施工方案; 6认真做好监测、预测,及时反馈和采取合理措施; 7认真研究地方规范和经验。重大工程专家论证。 1.5基坑设计基本要求 (三)极限状态分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