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 一、 概念 生物膜是构成细胞所有膜的总称,包括围在细胞质外围的质膜和细胞器的内膜系统。 二、 化 学 组 成 膜 脂 膜 蛋 白 糖 类 无 机 盐 金 属 离 子 水 1. 膜 脂 磷 脂(主要) 糖 脂 甾 醇 R1 C CH2 鞘磷脂 H H O CH3 H3C-(CH2)12-C C- C- C- CH2-O-P-O-CH2-CH2-N+-CH3 H OH N-H O- CH3 O C R1 (2)糖脂 是糖通过半缩醛羟基以糖苷键与脂质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膜脂中糖脂主要有鞘糖脂、甘油糖脂 (3) 甾 醇 2. 膜蛋白 ⑴内 在 蛋 白 ⑵外 周 蛋 白 3. 糖类 生物膜中的糖类大多与膜蛋白结合 糖蛋白(信息识别) 少数与膜脂结合 糖脂 糖类在膜上的分布 非对称的,全部分布在膜的非细胞质一侧。 三 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流体镶嵌模型 1972年美国Singer和Nicolson提出。 与过去模型的主要差别: 突出了膜的流动性 显示了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四、 生 物 膜 的 特 性 ㈠ 膜分子结构的不对称性 ㈡ 膜分子结构的流动性 ㈠ 膜分子结构的不对称性 2、膜蛋白的分布不对称 3、糖蛋白和糖脂中的多糖只 分布在膜的非细胞质一侧 (二)膜分子结构的流动性 膜脂的流动性 膜脂的流动性主要决定于磷脂分子. 在生理条件下,磷脂大多呈流动的液晶态, 当温度降至一定值时,膜脂从流动的液晶态转变为类似晶体的凝胶态,这个温度称为相变温度.凝胶状态也可再熔解为液晶态。各种膜脂由于组分不同而具有各自的相变温度。 膜脂的流动性的大小与磷脂分子中脂肪酸链的长短及不饱和程度密切相关.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流动性越大. 膜蛋白的流动性 膜蛋白只能做侧向扩散和旋转扩散,其速度平均比膜脂小10-100倍. 第二节 生物膜的功能 物质运输 能量转换 信息传递 识别作用 保护作用 二、 能量转换 光合作用:光能 化学能 氧化磷酸化:化学能 生物能 三、信息传递 * * 外周膜 内膜系统 ⑴ 磷 脂 甘油磷脂(主要) 鞘磷脂 CH R2 C CH P CH2 P _ X X= –H 磷脂酸 X= CH2 CH2 N+(CH3) 3 X= CH2 CH2 NH2 X= –CH2 ˉ CH–COOH NH2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甘油磷脂 甘油磷脂是两性分子,分子中既有亲水部分又有疏水部分。磷酸化的头部呈亲水性,两条较长的碳氢脂酰链为尾部,呈疏水性。 磷脂酰丝氨酸 甘油为骨架 鞘氨醇 鞘氨醇作骨架 分子中有亲水的磷酸化的头部(胆碱或乙醇胺)和疏水的两个碳氢链,其中一条来自鞘氨醇,另一条来自脂肪酸。脂肪酸以酰胺键连在鞘氨醇上。 胆碱鞘磷脂 由磷脂形成的双层脂膜的示意图 H H H3C-(CH2)12-C C- C- C- CH2-O-半乳糖 H OH N-H O C R1 鞘氨醇 半乳糖脑苷脂 (鞘糖脂) 又名固醇,动物膜甾醇主要是胆固醇,植物膜甾醇含量较动物少,主要有谷甾醇、豆甾醇等。 主要靠疏水作用通过某些非极性氨基酸残基与膜脂疏水部分相结合。 (1)内在蛋白 (2) 外 周 蛋 白 分布于膜的脂双层内外表面,通过极性氨基酸残基以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等次级键与膜脂极性头部或与内在蛋白的亲水部分结合。 比较易于分离,大都能溶于水,通过温和方法(高离子强度、高pH、)分离提取。 质膜上的糖 细胞内膜的糖 1、膜脂的分布不对称, 线粒体 内 外 膜的流动性主要是指膜脂及膜蛋白流动性。 合适的流动性对生物膜表现其正常功能十分重要. 叶绿体类囊体膜 线粒体内膜(真核);质膜(原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