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春秋时期的师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春秋时期的师保

论春秋时期的师保   摘 要:在春秋时期,“师保”是“傅”和“师”的通称,从职位上分为傅、少傅,师、少师;从来源上分“君命”和“私属”两类。诸侯太子之外,庶子亦可有师保,但一般出身低微,甚至等同宾客。师保与所傅者,属君臣关系,命运休戚相关。诸公子争位带来杀戮,迫使师保开始反思旧有的君臣关系。管仲认为,师保当以社稷为重,不应为君主一人殉身。师保为社稷之臣,而非君主之奴仆。在礼崩乐坏之际,身为师保,当具刚正之气,谏诤违礼,又当谦柔礼让,以礼自防。叔向和晏婴为师保,大量引《诗》、赋《诗》,是礼乐文化的传承者。春秋时期的师保,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的帝王师形象,对社稷百姓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中国论文网 /4/view-7050554.htm   关键词:春秋;师保;师;傅;教育   作者简介:宋小克,男,暨南大学文学院教师,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5)03-0134-06    “师保”指太子的教育者,其设置可追溯至殷商时期。据《商书 商王太甲云:“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1](P348)“师保”,是“师”、“傅”、“保”的通称。据《尚书“师保”包括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等职官。前者称“三公”,后者称“三孤”。[1](P500)但 “三公”和“三孤”是朝廷执政重臣通称,非专为太子教育而设。至贾谊《新书 保傅》才把“三公”、“三孤”(又称“三少”)说成教育太子的职官。《新书“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2](P183)从制度设计上看,师、傅、保三者职责不同,但实际上,三者并非一时齐备,职责亦难清晰划分。考先秦典籍,提到担任师保者,或称“师”,或称“傅”,召公之外,罕有称“保”者。故而在春秋时期,“师保”实际上指担“师”或“傅”的人物。《左传》、《国语》等先秦典籍记述了大量关于“师”和“傅”的故事。本文将以此类故事为中心,考察春秋时期师保的思想、行为、境遇及其嬗变。    一、师保的类别    在春秋时期,“师保”可称“傅”和“师”。师保,既可指太子之傅、师,也可指君主之傅、师。如《左传共王自述:“少主社稷,生十年而丧先君,未及习师保之教训。”[3](P1000)又《国语“顺德以学子,择言以教子,择师保以相子。”[4](P449)以上“师保”,指教育太子的职官。师保,亦指辅佐君主之重臣。如《左传“先君有冢卿以为师保,而蔑之。”[3](P1013)又《吕氏春秋“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5](P1609)以上“师保”作为朝廷重臣,可能担任过傅、师之职。    师保职位又有正副、高低之分。春秋时期,师保正职称“傅”或“师”,副职称“少傅”或“少师”。据《左传“使伍奢为之师。费无极为少师”[3](P1401)。《左传“少师”之职。杨伯峻注:“少师,疑是官名,其人姓名不可知。”[3](P110)楚国称师保为“师”,而中原诸侯国称“傅”。据《左传“使高厚傅牙,以为大子,夙沙卫为少傅”[3](P1048)。少傅、少师,辅助傅、师,共同完成太子教育。贾谊《新书“三孤”为“三少”,曰“是与太子燕者”[2](P183)。“三少”是“三公”之副,常陪伴、监督太子。    太子即位前,称师保为“傅”或“师”,即位后尊称“太傅”、“太师”。据《国语“欢”(晋襄公名)。[4](P359)《左传“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3](P546)。阳子,即阳处父。时晋襄公在位,故称阳处父为“太傅”。又如,潘崇为楚太子商臣师,后协助太子弑君篡位。据《左传》记载:“穆王立,以其为大子之室与潘崇,使为大师,且掌环列之尹。”[3](P515)穆王,即太子商臣。商臣即位为楚王,潘崇亦升任楚王“大师”。君主之师保称“大傅”、“大师”,与太子之“傅”、“师”区别。    君主不但为太子设师保,也为庶子设师保。据《左传傅,结果都导致了宫廷内乱。    君主任命师保之外,尚有“私属”之师保。春秋时期,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庶子即位的情况非常多。庶子及其母为政治前途考虑,往往私自结交卿大夫,使之为师保。据《左传“成风闻成季之繇,乃事之,而属僖公焉,故成季立之。”[3](P273)成季出生时,卜辞预言其将“为公室辅”。僖公之母成风相信了卜辞,将其子嘱托给成季。然而,若此类“私属”行为泛滥,势必造成结党营私之风,破坏正常的继承制。据《左传?Q)。鲁文公卒,襄仲遂杀嫡子,立庶子?Q为君。[3](P631)襄仲为维护自己权势,连杀两嫡子,公然违背嫡长子继承制。可见,当“私属”与权力勾结,会给国家和师保制度造成极大破坏。    鉴于此,明智之士非常警惕权臣与庶子结合。据《左传“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3](P154)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