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福平(RFP)、异烟肼(INH)、吡嗪酰胺(PZA)、氨硫脲(TB1)、乙硫异烟胺(Th1314)、丙硫异烟胺(Th1321)、对氨水杨酸钠(PAS) * * * * * 相信各位在临床工作中接触到的保肝药物不胜枚举,但无论是经典的水飞蓟素类,还是甘草酸制剂类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仅仅保护或稳定细胞外膜,但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国家一类新药百赛诺是不同于他们的,不仅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保护和稳定细胞外膜,还可以保护细胞外膜内的细胞器——线粒体以及细胞核免受损伤。那么,我们来看一看支持我们论点的证据: 双环醇能够降低多个肝损伤模型中脂质过氧化物(MDA)生成,提高抗氧化物(GSH)含量,具有显著清除自由基作用,从而抗自由基的氧化作用而造成的损害(自由基主要通过氧化脂质和蛋白质而造成细胞损伤),从而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我们通过顺磁共振法来捕捉三氯甲基自由基的含量,结果见图,Ccl4自由基的含量与曲线的峰值成正比,加入双环醇保护后曲线的峰值下降了60%,证明双环醇可以有效的清除自由基,抑制肝微粒体膜脂质过氧化,抑制CCl3自由基与肝微粒体蛋白质和脂质的共价结合,捕捉三氯甲基自由基和 WBC中氧自由基来达到抗氧化,维持细胞膜稳定性的作用。 * 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两个试验作为证据进行参考,第一个试验是验证双环醇可以保护肝细胞外膜的完整性;我们来看三组电镜照片,分别是正常、损伤和保护组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电镜图。可以看到,正常情况下的肝细胞外膜平整光滑,表面有众多排列整齐的微绒毛,经Ccl4损伤后,外膜被破坏,开始肿胀发泡,微绒毛开始聚集,加入双环醇保护后可见,与正常组非常接近,明显区别于损伤组。所以,双环醇确实具有维持肝细胞外膜完整性的作用;但仅仅保护外膜的话是不够的,很多保肝药物都可以做到,那么,双环醇比其他普通保肝药物更加优秀的地方在哪里呢?接下来的试验可以为我们带来答案 * 在检查肝炎病人肝功能的时候会发现,伴随着ALT的升高,AST也会随之升高,AST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内,他水平的升高代表肝细胞损伤严重,线粒体也受到损害。那这和百赛诺有何关联?请看这三组电镜对比图片:正常情况下,线粒体的横断面呈藕状结构,但经扑热息痛损伤后结构基本上被完全破坏,但加入双环醇保护后,可见,线粒体基本保持了原来的结构。所以,通过这个试验我们可以看到,双环醇具有保护线粒体的作用,从而保护线粒体的功能。这也证实了为什么在临床应用中双环醇不仅仅对于ALT有作用,同样对于降低AST也是有效的。 * 此外,在药理试验中,我们进一步研究了百赛诺的保护肝细胞作用,发现,在基础药理试验中,百赛诺还具有保护细胞核免受损伤的作用。使用凝胶电泳的方法进行观察,不同分子量的DNA片段会停留在凝胶的不同位置,可以看到,正常情况下因为DNA没有受损,分子量是恒定的,所以不会出现梯状条带。使用ConA损伤后DNA分子断裂成分子量不同的DNA片段,所以在凝胶上形成了分层明显的梯状条带。再看加入百赛诺保护组,基本上看不到明显的条带,接近于正常水平,说明DNA分子被保护未发生裂解。通过这个试验再一次验证了百赛诺的保肝作用,不仅仅保护稳定细胞外膜,而且深入保护线粒体和细胞核。通过以上的基础药理试验,我们可以看到,百赛诺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保护线粒体、保护细胞核来实现多层次的保肝作用。 * 鉴于以上情况,北京协和药厂与北京胸部肿瘤结核病医院合作,开展了评估百赛诺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该研究结果曾经发表于2005年传染病信息。 * * 该研究中将129例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采用双环醇片25mg Tid 口服,连续2周;对照组64例选用甘草酸二铵150mg Tid 口服,连续2周 * 所有入组的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性别不限,同时符合符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的诊断标准,均为轻,中度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患者 * 研究的流程是这样设计的: 分别在基线期,治疗一周后,治疗两周后三个时间位点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血生化,肝功能等指标。 通过柱状图显示,更是一目了然。我们看到在治疗一周末、两周末,两组患者血清ALT、AST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值0.01或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 * 我们将以上两组的结果进行了综合的疗效比较:综合比较的标准是(1)显效:临床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血清ALT、 AST、TBIL恢复正常; (2)有效;临床症状消失(改善),黄疸减轻,血清 ALT、 AST、TBIL下降幅度超过原值的50%以上 ,(3)无效;未能达到上述标准。 可以看到,双环醇组总有效率为78.5%,甘草酸二铵组为56.3%,双环醇组与甘草酸二铵组相比,P值小于0.01,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在显效率与有效率方面,也明显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