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讲座-副本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讲座 王瑞芳 2014年12月 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讲座 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第一章 总论 1.1 化工安全生产管理任务 1、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采取各种安全技术措施 3、采取各种劳动卫生保护措施 4、加强各种培训 5、加强各种事故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性质 1、长期性 2、科学性 3、系统性 1.3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我国安全立法概况 1、起源19世纪初西方一些工业发达国家 2、我国安全立法概况 (1)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宪法》中,对劳动保护、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也作了原则规 (2)1978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做好劳动保 护作的通知》,把加强劳动保护、做好安全生工作 提到党纪国法的责任高度。 (3)1985年,我国安全生产委员会提出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1988年,国 务院发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安全生产法规 一、国家立法 1、宪法 2、刑法 3、劳动法 4、安全生产法 二、政府立法 三、企业立法规定 企业依据国家和政府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 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的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4 化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生产区“十四”不准 1.加强明火管理,禁止吸烟。未经审批、未做好安全措施、无人监火,不准动火 2.生产区内,不准未成年人进入。 3.上班时间,不准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生产无关的事。 4.在班前、班上不准喝酒。 5.不准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服。 6.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不准进入生产岗位。 7.安全装置不齐全的设备不准动用。 8.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准动用。 9.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捡修 生产区“十四”不准 10.停机检修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查,不准启用。 11.未办高处作业证,不带安全带,脚手架、跳板不 牢,不准登高作业。石棉瓦上不固定好跳板,不准作 业。 12.不准带电移动电器。 13.未取得安全作业证的职工,不准独立作业;特殊工种职工、未经取证,不准作业。 14.未办进罐作业证,未作有效隔离,末彻底清洗、置换合格,未指定专人监护,不准进罐作业。 工人操作的六个“严格”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 严格进行巡回检查 严格控制工艺指标 严格执行操作法规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第二章 防火防爆专题 2.1 火灾爆炸事故的特征和原因 2.2 火灾爆炸事故的一般原因 2.3 燃烧的机理 2.4 燃烧的必备条件 2.4.1 可燃物 爆炸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遇水燃烧物质 可燃气体 易燃与可燃液体 易燃、可燃和难燃固体等六大类 2.4.2 助燃物 空气——火灾和爆炸中最常见的助燃物 其他一些氧化性物质 2.4.2 着火源 明火 火花和电弧 危险温度 化学反应热 其他热量 2.5 燃烧的其他条件 2.6 不同状态物质的燃烧 气体可燃物发生火灾爆炸危险性大于液体 液体可燃物发生火灾爆炸危险性大于固体 2.7 燃烧的类型 某些可燃液体闪点 甲醇----- 11℃ 乙醇---- 11.1℃ 甲苯--- 4.4℃ 丙酮------19℃ 乙醚---- -45℃ 苯------ -11.1℃ 氯苯----- 28℃ 汽油---- -48℃ 柴油--- 50~90℃ 桐油----- 238℃ 异戊醇-- 43℃ 甲醛--- 60℃ 冰醋酸--- 40℃ 吡啶---- 17℃ 哌嗪--- 80℃ 甲酸乙酯-- -20℃ 煤油---- 28~45℃ 可燃物质的燃点(着火点) 木材------- 295℃ 纸张--- 130℃ 松香--- 216 樟脑------- 70℃ 棉花--- 210℃ 麦草--- 222℃ 涤纶纤维--- 339℃ 黄磷--- 34℃~60 橡胶--- 120℃ 松节油----- 53℃ 自燃 能量来源 1、受热自燃 2、本身自燃(自热燃烧) 案例 1991年9月28日,氯霉素分拆物在烘干过程中,由于操作工 (周孔军、许阳明)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下班前未关闭 蒸汽阀,就下班回家(回东山),等二个小时后才想起蒸汽 阀未关闭,立即返厂,关闭蒸汽阀。不知当事人是为了检查 分拆物是否完好,还是想降低温度,就擅自打开烘箱门,不 想,分拆物慢慢燃烧起来,而成为大火,结果损失惨重(几 十万)。为什么打开烘箱门就会燃烧呢?这是因为当时烘箱 内的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