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说课稿创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教学手段 本课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导入新课时,用多媒体课件将秋天的图片展示给学生,配上音乐《秋日私语》,创设优美的意境。视频播放课文,初步感知作者情感。另外,课文的板书也用课件展示,方便学生把握思路。 教学结构图 1.新课导入 先用多媒体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同时展示京城秋景图片,以浓厚的秋意,渲染情感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是北方的秋,那么历代文人骚客笔下的“秋”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引导学生,回忆或朗诵收集到的描写秋天的诗文。 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话? ??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点拨:文眼是揭示文章内容的关键词句,提纲挈领、笼罩全文。) 教师适当补充作者生活经历及写作背景,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感情,以突破文章教学难点 ①两岁丧父, 全家祖孙六人,靠母亲一人支撑。(母亲在1937年七七事变时活活饿死。)生活拮据,使他性格抑郁,感情脆弱。少年随大哥留学,遭到异样的歧视与白眼,造成他独特的抑郁性格与气质。 ②青年时期他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却屡遭打击,1933年柔石等被杀害后国民党加强了对郁达夫的监视与迫害,为了躲避迫害,他移家杭州,生活失意,颠沛流离。 ③日本占领东北,现实的黑暗在作家的内心投下了忧虑和孤独冷落的阴影,使之笔下的秋显露出悲凉的特点。 * * 故都的秋 郁达夫 新联学院 史莹楠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 课堂总结 基本流程 一、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要求: 高中第三册第三单元所选四篇课文都是散文中 的名篇佳作。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注意整体把 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 我”,品味散文的语言,探究文中所蕴藏的人文 精神,激发学生的美感思维。 文章特点: 《故都的秋》是一篇典范的抒情散文,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使笔下的自然景物——秋味、秋色、秋声、秋意“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语),笼上了一层深远的忧虑和冷落之情。这就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景抒情方法 。 它又是单元的第一篇散文,示范作用不可忽视,因此,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而散文阅读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点,按照单元要求,应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学会写景散文分析鉴赏的一些方法。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2. 学习以景显情、以情驭景的表现手法。 二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的能力。 2. 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 3. 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 三 情感目标: 1. 品读课文优美句段,陶冶学生性情。 2. 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及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特点进行分析。 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悲凉伤感情调的由来,从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 本文写景精妙,景物特点鲜明,感情浓郁,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要引导学生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品作者之心,味作者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的能力。主要采用美读法和设疑讨论法。 1、美读法。 前两个诗歌单元养成的诵读习惯在本单元要加强、巩固和发展,训练学生美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体会课文描绘的画面、蕴含的思想感情。 2、设疑、讨论法。 本文重在抒写作者的情志与意趣,但这种抒写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精巧的构思,富有情感的语言,在写景中实现的。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三.学法辅导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搭建一个活动的平台,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会深入思考、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强调以读为主,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1)课前预习法(课前预习,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知识和背景,寻找有关描写秋景的诗文) (2)诵读感知法 (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3)合作探究法 (学生自由选择课堂任务、合作伙伴,组织学习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