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克思曾说:“如果希腊是正常儿童,中国则是早熟的儿童。” 阿拉伯世界有句名言:“希腊人只有一只眼睛,惟有中国人才有两只眼睛。” 钱学森说:“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我们真正理解了,总结了以后,要影响整个现代科学技术,要引起科学革命。” 黄帝问: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太平经》告诫人们必须“上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信就是不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几乎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口号。 养生之二---万世清香茶 中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茶的功效神奇,茶的故事美妙。《茶经》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相传神农尝百草的时候,有一次吃到一种树叶,下肚后在肚里转来走去,不一会儿,整个肠胃象是洗过一样干净清爽,非常舒服。神农记住了它,并给它起了个名字------茶 养生之二---万世清香茶 中国有句俗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林语堂说:“饮茶为整个国民的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 里的作用,超过了任何一项同类型的人类发明。” 陆羽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作者, 中国茶道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茶神。 养生之二---万世清香茶 茶叶中所含有成分近400种,其药用价值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神农本草经》记载:“茶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例:广西金秀县的一座大山里,有一个古老的瑶族村落,叫孟村屯。瑶家的长寿老人几乎个个爱喝酒,但不会嗜酒如命。据说适量的喝酒,对人身体大有裨益。 《汉书。食货志》在论述酒时指出“酒,百药之长”。 《本草纲目》金陵初刻本记载药酒69种。在论述米酒时说到:米酒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消忧发怒,宣中畅意,养脾气,扶肝,除风下气。“ 例:一位木商和一位妇女喝酒治愈病 养生之四---不治已病治未病 人衰老的原因何在,衰老的进程可以延缓吗?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答案衰老原因有三: 第一:《黄帝内经》认为,人的生长、发育、壮 大与衰老、与人的肾气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第二:人的衰老和人的五脏有关。 第三:衰老与阴阳密不可分。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养生之四---不治已病治未病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医朱丹溪,在其著作《格致余论》中说到:与其求治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黄帝内经》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金元四大家之一、名医刘完素有句名言:“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悉去。” 《黄帝内经》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脏。”又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食治》中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 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说“民以食为天” 蔬菜豆腐加淡饭,常食者能长寿吗? 据一份资料统计,我国历代高僧571人 中,百岁以上者12人,占2.01%;90岁以上者42人,占7.4%;80岁以上者142人,占24.9%;70岁以上者361人,占63.2%;即超过“古稀之年”的长寿和尚高达半数以上. 《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你吃得太多了,肠胃 就会受到损伤,就会生病。吃多了,何止肠胃受损伤,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等一系列的疾病都和这个过于饱食有关系。 《千金方》说,夫为医者,当需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FDA说“只要是药物和食物相结合,起到一定治疗作用,或者说滋补作用,都叫药膳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交气,万物华实。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