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应急医学现场救援技术副本教程详解.ppt

讲课应急医学现场救援技术副本教程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口对口人工呼吸 步骤: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 “正常”吸气→缓慢吹(1秒以上),胸廓明显起伏 ,8-10次/分→松口、松鼻→气体呼出 胸廓回落 注意:避免过度通气 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球囊面罩 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1、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 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2、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 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 3、用右手挤压气囊 挤压球囊的1/2—2/3,使胸廓扩张,超过1s。 挤压球囊 频率 12-20次/分; 潮气量 潮气量应控制在足以产生可见的胸廓起伏; (9)上肢包扎法 三角巾包扎法 (10)手、足部包扎法 (4)螺旋反折包扎法 (二)绷带包扎法 (5)8字形绷带包扎 (6)回返形绷带包扎 (1)环形绷带包扎法 (二)绷带包扎法 (2)蛇形绷带包扎 (3)螺旋绷带包扎法 注意事项 Precautions 包扎前应先作简单的清创 包扎时被包扎肢体应保持功能位 包扎时根据受伤部位选择合适的绷带或三角巾 包扎方向应自上而下,自左向右,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 包扎时松紧适宜 四肢包扎时应暴露指(趾)端,便于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四、固定 固定材料 固定方法(自体固定法、小夹板固定、石膏绷带固定等) 注意事项 1 2 3 固定材料 夹板:包括木质夹板、钢丝夹板、塑料制品夹板、充气式夹板、负压式夹板等 ,没有夹板时可用树枝、竹片、厚纸板、报纸卷等代替。用于扶托固定伤肢,其长度宽度要与伤肢相适应,长度一般要跨伤处上下两个关节。 敷料:用于垫衬的如棉花、布块、衣服等;用于包扎捆绑夹板的可用三角巾,绷带、腰带、?头巾、绳子等,但不能用铁丝、电线。 器具:包括颈托、颈围、股骨骨折的托马固定架等 自体固定法 用于在无任何可用材料时, 对于四 肢骨折的固定 ; 上肢骨折时可将利用前臂悬吊带将伤肢固定在胸部;下肢骨折时先将伤肢牵引拉直,在两下肢之间骨突出处放上棉垫或衣物等,再使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健肢和伤肢捆绑在一起。 1.自体固定法 Autologous fixation 小夹板固定 适应症:四肢闭合性管状骨折、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经处理后创口已愈合者、陈旧性四肢骨折适合于手法得位者 优点:固定范围小,便于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好,治疗费用低 2.小夹板固定法 Small splint fixation 前臂及肱骨骨折小夹板固定 肱骨骨折小夹板固定 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 大小腿骨折小夹板固定 小腿骨折小夹板固定 3.石膏绷带固定法 Plaster bandage 适应症 :小夹板难于固定的某些部位的骨折,如脊柱骨折;开放性骨折,经清创缝合术后,创口尚示愈合者;某些骨,关节手术后(如关节融合术后) 优点:固定作用确实可靠 缺点:固定范围大,不利于及时进行功能锻炼,有关节僵硬等后遗症和妨碍患肢功能迅速恢复 4.外展架固定 Outreach frame 适应症:肿胀较重的上肢闭合性损伤;肱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臂丛牵拉伤,严重上臂或前臂开放性损伤;肩胛骨骨折 方法:用铅丝夹板、铅板或木板制成的外展架,再用石膏绷带包于病人胸廓侧方后,可将肩、肘、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 颈托固定法 —用于颈椎外伤的固定 脊柱固定板或担架固定 —用于胸腰椎的外伤 脊柱固定板或担架固定 —用于胸腰椎的外伤 三角巾固定法 —用于骨盆骨折 (三)注意事项 固定前如有伤口和出血,应先止血、包扎,如有休克,应先抗休克。 开放性骨折,原则上现场不复位。 夹板长度和宽度要适宜。 固定时患肢应保持功能位。 夹板不应与皮肤直接接触,其间应衬垫敷料。 绑扎绷带或三角巾时,松紧要适宜。 固定中避免不必要的活动。 五、搬运 目的与用物 搬运原则与注意事项 搬运方法 1 2 3 明视下看到气管插管进入声门 压胸廓时,气管插管内可见搏动性气雾 控制呼吸时,双侧胸阔起伏对称 控制呼吸时,双侧肺部呼吸音对称 金标准:出现连续4个以上的二氧化碳波形 插管成功的判断标准 插管深度 导管尖端在气管的中段,距离隆突4cm 儿童:距双唇12cm + (年龄/2) 男性:距门齿22cm 女性:距门齿21cm 套 囊 气管插管的防漏装置 防止呕吐物、血液或口咽分泌物流入气管 防止控制呼吸时漏气 一般充气4—8ml,避免过度充气 长时间插管,应每2—3h放松套囊一次 气管插管的固定 注意事项 口腔内有分泌物或呕吐物要先吸 引干净 动作一定要轻柔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