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言
近几个世纪以来,全球人口急剧膨胀,而且有越来越向城市集中的趋势。在城市中道路和建筑物鳞次栉比,参差不齐,形成了特殊性质的下垫面;工商业和交通运输频繁,是大气污染物的源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气的组成成分;再加上城市中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大量消耗能源,产生越来越多的人为热、温室气体和人为水汽进入大气。因此,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城市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可以说城市是研究人类活动与气候关系的理想实验室。所以,研究城市气候非常有实际意义,它一方面在论证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上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在城市气候预报、城市规划、城市建筑物设计、环境保护、能源使用、居民保健、城市灾害防御和生态平衡的改善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城市气候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什么是城市气候
1、城市气候:是在区域气候背景之上,经城市化后,在城市这一特殊的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之下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
2、城市化地区的特点
⑴ 它是非农业人口高度密集的区域
据统计世界人口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公里28人,而城市人口每平方公里却有数百人乃至数万人。
⑵ 它是高强度的经济活动区
城市交通发达,工业生产、商品流通和消费水平很高,使得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能源使用都高度集中,高速运转,是人类高强度经济活动的所在,使城市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⑶ 它具有特殊的下垫面 坚硬密实、干燥不透水
城市中人工建筑物、构筑物高度集中,以坚硬密实、干燥而不透水的建筑材料代替了原来疏松和植物覆盖的土壤或空旷的荒地。道路纵横交错,建筑物参差不齐,使城市的轮廓忽升忽降。这种“人为的立体下垫面”无论在物质构成上还是几何形状上都与郊区大不相同。下垫面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它与空气间存在着复杂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又是下层空气运动的边界面。它对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都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导致城市气候与郊区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城市用地由于使用目的不同,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各种用地的功能不同,其下垫面性质也相应地有很大差异,这是造成城市内部气候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⑷ 它是污染物、人为热、人为水汽的大量释放区
⑸ 城市的供水、排水方式与自然地表截然不同,从而影响其与大气的热量和水分的交换。
二、城市气候的研究范围
1、城市覆盖层:城市建筑物屋顶以下至地面,属于“小尺度”气候,还可细分为建筑物气候、城市街道峡谷气候、住宅区气候、工业区气候、商业区气候等
2、城市边界层:城市建筑物屋顶向上至积云中部高度,上限高度因天气条件而异,白昼和夜晚也不同,属于“中尺度”气候
3、城市尾羽层:城市的下风方向郊区边界层以上至积云中间高度
4、乡村边界层:在城市尾羽层下
城市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包括这几层在内的局地气候。
三、城市气候学的研究任务
㈠ 城市气候观测
1、城市覆盖层内小气候观测
测点宜选择在不同性质的下垫面,不同功能区和不同走向、不同高宽比的城市街道峡谷中
2、城市、近郊、远郊乡村地面层对比观测
选择有典型意义的天气(如无云无风或微风),对城市中心区、边缘区、近郊区和远郊区有代表意义的测点进行同步观测。
3、城市和近郊区较大范围的三度空间观测
应用地面观测、低空探空系统、声雷达、平衡气球、双向测风仪等仪器同时在城市和附近郊区选择适当的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测点进行同步三度空间的观测。
4、城市和近郊区下垫面特征的观测
可以进行直接观测,亦可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分析,了解城乡下垫面的反射率、温度、植被和水分可用量等特征。
㈡ 分析城市各要素的特征及其相互关联性
在积累大量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城市日照、辐射、风速、风向、湿度、云、雾、降水和有关大气污染等方面的特征,揭示其周期性变化、非周期性变化和地区差异,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规律性。
㈢ 研究城市气候的成因和过程
在掌握城市气候特征的基础上,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的结合上,研究城市气候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特别是要研究城市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气候这个理论问题,如城市热岛、干岛、湿岛、浑浊岛和雨岛这“五岛”效应,城市雾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等等。
㈣ 研究并建立城市大气覆盖层和边界层数值模式
城市气候的研究必须从定性走向定量,用数值实验的方法,进行控制不同物理过程和边界条件来模拟城市大气覆盖层和边界层中的风场、温度场和湿度场等要素变化的物理特性和污染物的扩散规律,达到了解城市气候的形成原因等理论问题的目的。
㈤ 探讨改善城市气候条件的途径
应用城市气候规律,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意识地改造城市气候条件,使之向有利于城市居民生活和各项生产的方向发展。
㈥ 进行城市气候应用领域的研究
城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叠合板专项施工方案--超危大.pdf VIP
- 4.1 观察物体(一)(课件)数学青岛五四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pptx VIP
- 【外研社Unipus】新探索研究生英语(基础级)读写教程U6课件_AE1.pptx VIP
- 横纹肌溶解症ppt课件.pptx VIP
-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课件PPT.pptx VIP
- 22G101图集三维解读(现浇砼框架)2023年.pptx VIP
- 辽宁省学业水平测试近三年物理真题.docx
-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教案.docx VIP
- 汉语词性类(实词).ppt VIP
- ISO 9001(DIS)-202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含附录使用指南-中文版-雷泽佳译-2025年9月10日).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