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梧桐雨要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朴和《梧桐雨》、《墙头马上》 元剧“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王实甫、关汉卿、马致远、白朴” ——王骥德《曲律》 一、白朴的生平 白朴(1226——1306后),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 幼离父母,为元好问收养。一生“放浪形骸,期于适意。” 金朝始建于1115年,灭于1234年,共119年。金朝建立的时候,辽朝和北宋都已衰败。 白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间,但他却并不可能真正遁迹世外,对现实熟视无睹。加之,他的足迹所至,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而今被兵火洗劫变为的荒凉境地。前后景象的对比,更激起他对蒙古统治者的怨恨。他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白朴游至九江,再入巴陵。九江昔日的繁华,却被一扫而光,留在他眼底的是萧条冷落,他不禁无限伤感地叹息道:“纂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独见川流血,叹昔时歌舞岳阳楼,繁华歇”。至于金陵怀古,杭城“临平六朝禾黍、南宋池苑诸作,”处处抒发遗民的心情,“伤时纪乱,尽见于字里行间。”其感物伤情从笔下款款道出。 白朴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擅长多种文艺创作。 词集名《天籁集》。散曲40首。杂剧共15种,现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两种。 二、《梧桐雨》 1、文学作品中的李杨爱情 白居易《长恨歌》 《杨太真外传》、《玄宗遗录》 白朴《梧桐雨》 洪昇《长生殿》 《梧桐雨》的主题:通过爱情的悲欢离合,感叹人生的变幻无常 结构 前三折写半生的快乐与欢娱,后一折写他后半生的凄凉。 悲剧特点 1热闹与清冷的对照“两极(冷热)”对照。(美食、音乐、妃子、权利、爱情) 2悲剧的原因不是无法抗拒的异己力量,而是主人公自己的过失。 3一般的悲剧主人公都天然是正义的化身,他们的苦难都是“非己”的原因,不致于“过失招悲”,当唐明皇意识到自己是悲剧的缔造者时,却已经无法改变,这比前者更沉痛。 主题创新 1分清了政治责任和国家政权的是非问题,应该由唐明皇负责人,而不是像其他“美女祸水”的论断。 2白居易不仅同情作为政治斗争的杨贵妃,还同情作为普通人的唐玄宗。白朴不像他,歌颂生死不渝的爱情,而是追究“今日凄凉”来源于“当日欢会”,所以不回避宫中秽事,所以写了盟誓却无须应验,也不会有仙界团圆的幻想。 3全剧在欢会与凄凉的强烈对照中表达了一种美好往日如梦消失以后的寂寞与哀伤,一种对盛衰荣枯无法预料和把握的幻灭感,这既是写历史人物,也渗透了作者因金灭亡而产生的人生沧桑和人生悲凉之感。 “梧桐夜雨”的意境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贺铸《鹧鸪天》)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把梧桐和杨李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通过雨湿寒梢、敲愁助恨,营造了伤悼、孤独、寂寞、感伤的意境。 在梧桐下盟誓,在梧桐下相思,在梧桐下梦遇,在梧桐雨中惊醒。 浓郁的抒情性以及醇厚的诗味,使中国悲剧意蕴打上深深的文人气韵。 三、《墙头马上》 1、主题 题材源自白居易的诗《井底引银瓶》。 《井底引银瓶》(《新乐府》第40首) 序:止淫奔也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墙头马上》的主题与白诗相反:歌颂对爱情的大胆追求;维护人格的尊严。 主要情节: 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唐高宗命去洛阳买花。一日经过洛阳总管李世杰的花园,在马上看见他家女儿倚墙而立,便写诗投入。李千金写了答诗,约他当夜后园相见。少俊果然从墙头跳入,被李千金乳母发现,令二人悄悄离去。少俊携李千金回到长安家中,将她藏在后花园。两人共同生活了七年,生子端端六岁,女儿重阳四岁。   清明节,少俊陪同母亲外出祭奠,裴行检因身体欠佳留在家中,偶然来到花园,碰见端端兄妹,询问后得知始末。裴行检认为李千金行为失检,命少俊写休书赶李千金回家,却留下了两个小孩。李千金回到洛阳家中,因父母已亡,在家守节。后来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