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语的应用
旗帜金榜(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FlagEducation (Beijing) Tutoring Service Inc.
旗帜金榜(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8610)—5158 1609 5158 1629 传真:(8610)—5158 1085
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甲6号铸诚大厦B座1605室 邮编:100086
PAGE 7 / NUMPAGES 7
成语的使用
一、熟语题设误类型分析
高考命题者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对熟语的运用能力,因此命题者设计试题时往往设置了一些误区,一般来说,命题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感情色彩误用
熟语从感情色彩上来看可以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而褒义贬用或贬义褒用就成为高考中常见错误类型。
例(1)广东卷: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弹冠相庆”是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坐,用于贬义。而题目是说中国女排捧杯,举国欢腾,显然语境要求用一个褒义词,此题属于贬词褒用。
例(2)湖南卷: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无出其右”指没有能够超过他的,一般用于好的方面,此句指“屈辱和窘困”,属于褒词贬用。
感情色彩误用的还有全国卷(甘肃等)的“捕风捉影”,天津卷的“每况愈下”,湖北卷的“差强人意”等。
2.望文生义
熟语在长期的约定俗成中形成了意义的整体性,并且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熟语中的字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熟语理解上的困难。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这些熟语的细微之处往往为命题者所利用。
例如北京卷:他最近出版了—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文不加点”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在这里是指“涂上一点,表示删去”,而不是“标点”的意思。句中“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陷阱,让考生误以为该熟语是“文章不加标点符号”的意思。
望文生义设置的一般是考生不太常见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的熟语,考生很容易按熟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如北京卷的“一文不名”,浙江卷的“别无长物”,全国卷(广西等)的“火中取栗”等。
3.不合语境
有些熟语在使用时要求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高考命题者常故意使熟语脱离了适合它们使用的语言环境来迷惑考生。
例如广东卷: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磨洋工”是指工作拖延时间,也泛指工作懒散拖沓。“他”到厂长办公室的目的是争取解决子女的上学问题,而不是有意拖延时间,这里的语言环境使用“软磨硬抗”较合适。
由于不少考生对熟语的意义掌握一知半解,不够全面,所以命题者在设计试题时较多采用这种设误类型。如全国卷(山东等)的“忍无可忍”,全国卷(吉林等)的“九牛一毛”,北京卷的“寅吃卯粮”,重庆卷的“回马枪”,福建卷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江苏卷的“弄巧成拙”等。
4.搭配不当
一个熟语不能单凭意思就随意套用,它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命题者从句子的语法关系上来设置熟语,意在考查考生对句子成分搭配的掌握情况。
例如福建卷: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命题者故意将它用作“大学生”的定语,而一般来说女子十三四岁只是初中生,这里是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在判断熟语的搭配是否恰当时,应注意分析句子的语法成分,看该熟语在充当句子成分时是否与其他成分存在搭配的问题。如江苏卷的“在劫难逃”是与陈述对象“劣质食品”搭配不当,福建卷的“纸醉金迷”是与中心语“晋商大院”搭配不当等。
5.语义矛盾
命题者在设置试题时故意在句中使用某个与句子内容存在逻辑上错误的熟语,从而造成句子语义的前后矛盾。
例如辽宁卷: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阑珊”是衰落,将尽的意思,“春意阑珊”是指春天就要过去了,这与语句中的“初春”的意思刚好相反,造成表意上的矛盾。由于不少考生对“阑珊”的意义掌握不够全面,就很容易误以为该熟语是指春意很浓的时候。类似的设误还有辽宁卷的“七手八脚”与“我”表意上的矛盾。
以上只是对04年高考熟语题的一些归纳分析,在实际备考中还应注意分析近几年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如谦敬错位、形近而意不同和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