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抗恶性肿瘤药New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恶性肿瘤药 广东药学院 药科学院     概述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一或第二位原因,每年全世界约有700万人死于癌症,约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目前恶性肿瘤尚无满意的防治措施,其治疗仍以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为主 局部治疗:手术切除、放射治疗 全身系统治疗:化学药物治疗。 肿瘤:三种细胞 分裂增殖的细胞(大部分药物作用对象) 增殖细胞群 生长比率 处于G0期的细胞:复发根源 无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无害 增殖细胞群:按指数进行分裂增殖的细胞群。 生长比率(growth fraction,GF):处于按指数进行分裂增殖的细胞,占肿瘤全部细胞群中的比率。GF值越大,对药物的反应越敏感。一般早期肿瘤GF值大。 大部分药物是作用抗增殖药物,也将影响快速分裂的正常细胞,如骨髓、损伤修复系统,抑制生长,导致不育,脱发,或致畸。 The Cell Cycle 抗恶性肿瘤药对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 根据各期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将抗肿瘤药物分为两大类: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A,cell cycle non-specific drugs) 周期特异性药物(CCSA,cell cycle specific drugs)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直接破坏DNA结构以及影响其复制或转录功能的药物 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及铂类配合物,能杀灭处于增殖周期各时相的细胞,与肿瘤细胞是否处在增生状态无关。对G0期细胞也有作用。 此类药物对恶性肿瘤细胞的作用往往较强,能迅速杀死肿瘤细胞. 剂量反应曲线接近直线,在机体能耐受的毒性限度内,其杀伤能力随剂量的增加而成倍增加。 周期特异性药物 仅对增殖周期中的某些时相敏感、对G0期细胞不敏感的药物 作用于S期的抗代谢药物 作用于M期细胞的药物 此类药物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往往较弱,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其杀伤作用。 剂量反应曲线是一条渐进线,即在小剂量时类似于直线,达到一定剂量时则效应不再增加。 肿瘤细胞的抗药性 低剂量或单一药物治疗易产生抗药性 主要的机制 改变代谢途径 外排药物 常见的不良反应 以白细胞减少为主的骨髓抑制 脱发 肝肾功能损害 胃肠道损害 生长发育抑制、不育症 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原则 在决定恶性肿瘤化学治疗方案的一般方法中有3个原则: 联合用药可以提高疗效,延缓耐药性的产生,而且毒性增加不多。联合用药有先后使用的序贯疗法,也有同时应用的联合疗法。 大剂量更有效,要求采用最大耐受剂量、最小时间间隔给药。 药物和局部治疗联合应用,如手术和放疗。 另外根据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细胞增殖动力学,抗恶性肿瘤药物应用的一般原则如下: 增长缓慢的实体瘤,其G0期细胞较多 一般先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继而用周期特异性药物杀死之。 对生长比率高的肿瘤 先用杀灭S期或M期的周期特异性药物,以后再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灭其他各期细胞。 从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考虑 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物合用可能增加疗效,如甲氨蝶呤和巯嘌呤的合用。 从药物的毒性考虑 多数抗肿瘤药均可抑制骨髓,而泼尼松、长春新碱、博来霉素的骨髓抑制作用较少,可合用以降低毒性并提高疗效。 从抗肿瘤谱考虑 胃肠道腺癌宜用氟尿嘧啶、塞替派、环磷酰胺、丝裂霉素等。鳞癌可用博来霉素、甲氨蝶呤等。肉瘤可用环磷酰胺、顺铂、多柔比星等。 常用抗肿瘤药 干扰核酸代谢的药物:S期 抗叶酸类:甲氨喋呤; 抗嘌呤类:6-MP; 抗嘧啶类:5-FU;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 DNA多聚酶抑制剂:阿糖胞苷 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MTX 又名氨甲蝶呤(amethopterin) 作用机制 化学结构与叶酸相似,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为四氢叶酸。 药理作用 细胞周期主要作用于S期。 亦可抑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延缓G1-S期,将细胞阻滞于G1期,因而作用有自限性。 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临床应用: 急性白血病:0.1mg/kg/日,口服、肌注或静注给药 绒癌、恶性葡萄胎: 10-30mg/日×5日,口服或肌注 骨肉瘤、软组织肉瘤、肺癌、乳腺癌、卵巢癌: 头颈部肿瘤:大剂量(3-15g/m2)静注,q6h×3日,加用醛氢叶酸(救援疗法) 其他:鞘内注射 不良反应: 消化道症状 骨髓抑制,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可据其监测毒性。 肝、肾功能损害 生殖功能减退(少数) 色素沉着、脱发、皮疹及剥脱性皮炎(偶见) 局限性肺炎、骨质疏松性骨折(偶见) 过量中毒,宜用甲酰四氢叶酸抢救。 6-巯嘌呤 6-mercaptopurine,6-MP 是抗嘌呤药。 作用: 在体内在次黄嘌呤鸟苷酸转移酶作用下转变为硫代肌苷酸,阻止肌苷酸转变为腺苷酸和鸟苷酸,干扰嘌呤代谢,阻碍DNA合成。 对S期有效。 用途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