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泻下剂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擅医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专长。 *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 大黄附子细辛汤,寒积腹痛便秘方,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妙非常。 * 《成方便读》:“阴寒成聚,偏着一处,虽有发热,亦是阳气被郁所致。是以非温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积,故以附子、细辛之辛热善走者搜散之,而后用大黄得以行其积也。” *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 大黄15g、当归9g、干姜9g、附子6g、人参6g、芒硝6g、甘草6g * 《汤头歌诀详解》:“温脾汤是四逆汤(姜、附、草)加人参、当归、大黄、芒硝四药所组成。四逆汤功能温脾祛寒,加大黄、芒硝,是取其泻下除积,加人参、当归,是取其益气养血。由于四逆性属温热,可以改变硝、黄苦寒之性,所以本方功专驱逐寒积,属于温下的范畴。假使热实里结,津伤便秘,当用寒下剂,而决非此方所宜。” *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胃燥津枯便难解 ,润肠泻热功效确 * 《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下法不曰承气,而曰麻仁者,明指脾约为脾土过燥,胃液日亡,故以麻、杏润脾燥,白芍安脾阴,而后以枳朴大黄承气法胜之,则下不亡阴。法中用丸渐加者,脾燥宜用缓法,以遂脾欲,非比胃实当急下也。” *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温润通便法堪宗。 * 《重订通俗伤寒论》:“夫济川煎,注重肝肾,以肾主二便,故君以苁蓉、牛膝滋肾阴以通便也。肝主疏泄,故臣以当归、枳壳,一则辛润肝阴,一则苦泄肝气。妙在升麻升清气以输脾,泽泻降浊气以输膀胱,佐蓉、膝以成润利之功。 *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 《张氏医通》:“汤取黄龙命名,专攻中央燥土,土既燥竭,虽三承气萃集一方,不得参、归鼓舞胃气,焉能兴云致雨,或者以为因虚用参,殊不知参在群行剂中,则迅扫之威愈猛。” * 大黄附子汤 方解: 附子——大辛大热,温阳祛寒,除阴凝而止腹痛 大黄——大苦大寒,荡涤肠胃、泻下积滞 * 方剂学 君药 细辛 ——助附子温散脏腑冷积——臣药 大黄附子汤 运用: 1、辨证要点: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2、加减变化:腹痛甚,喜温,加肉桂温里祛寒止痛;腹胀满,可加厚朴、木香以行气导滞;体虚或积滞较轻,可用制大黄,以减缓泻下之功;如体虚较甚,加党参、当归以益气养血。 3、注意:使用时大黄用量一般不超过附子。 * 方剂学 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 附子 组成 干姜 甘草 人参 大黄 组成 芒硝 当归 * 方剂学 温脾汤《千金要方》 一、组成:大黄5两 附子2两 芒硝2两 当归3两 干姜3两 人参2两 甘草2两 1、主要配伍:大黄配附子 2、药量特点:温热大于寒凉,姜附归大 于硝黄总量 * 方剂学 二、主治—脾虚冷积之证 1、病机—阳虚生寒、冷积内停、传导失司 2、主症—便秘腹痛(脐周或脐下),喜 温不喜按,手足不温,苔白不 渴,脉沉迟。 * 方剂学 三、方解: 1、治法—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2、配伍用药 附子 辛热—温阳祛寒 大黄 苦寒—攻下积滞 相制温阳攻冷积—君 干姜 辛热-----------助附子温阳祛寒 芒硝 咸寒--------软坚 当归 甘温--------润肠 助大黄攻积 臣 人参 当归甘温—益气,合姜附温补脾阳 ----佐 甘草 甘温—调和药性,且助补中 -------使 1、辨证要点: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弦。 2、随证加减:腹中胀痛,加厚朴、木香;腹中冷痛,加肉桂、吴茱萸。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或不全梗阻等属于中阳虚寒,冷积内阻者。 运用 * 方剂学 第三节 润下剂 麻子仁丸(脾约丸) 《伤寒论》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因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 方剂学 ?一、配伍意义: ?火麻仁 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杏仁 利肺降气,润燥通便 润 白芍 敛阴和里 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 轻下热结 下 诸药以蜜为丸 润燥滑肠 组成:火麻仁(麻子仁)500克,芍药 250克,枳实250克,大黄500克,厚朴250克,杏仁250克。(以上为丸剂用量) * 方剂学 二、组方特点: 1、在治法上体现润下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