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微生物药物和保健品 微生物药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各种不同的生理活性。 如:抗生素:抗微生物感染、抗肿瘤 特异性酶抑制剂 免疫调节剂 受体拮抗剂 抗氧化剂 微生物药物分类举例 微生物细胞的初级代谢产物 -维生素类、糖类、氨基酸类、核苷酸类等 微生物细胞的次级代谢产物 -抗生素、激素、酶抑制剂类等 微生物细胞或组成部分 -菌苗、疫苗、类毒素等 微生物药物产品分类 第一节 微生物药物的研究历史 一、微生物之间的拮抗现象 二、青霉素的发现 三、链霉素的发现 四、其它抗生素的发现 五、半合成新抗生素的发展 六、微生物药物应用范围的扩大 七、微生物药物研究发展的趋势 一、微生物之间的拮抗现象 1、拮抗现象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共同生长在一起,一种微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物(如抗生素),抑制甚至杀死其它微生物的现象。在培养皿上表现为抑菌圈现象。 2、拮抗现象的发现与利用 1874年,W. Robert发现某种真菌能抑制细菌的生长,这是世界上最早报道的拮抗现象。其后,很多微生物学家相继发现这种现象。 1899年,R. Emmerich和O. Low报道,局部应用假单胞菌的培养滤液治愈了皮肤感染症,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拮抗现象治疗感染症的实例。 二、青霉素的发现 1、第一个抗生素 青霉素(penicillin)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实用抗生素(antibiotics)。它的发现被誉为人类寿命的第二次革命。 早期叫盘尼西林(油剂),现制成可溶性钠、钾盐粉剂。 2、发现 1928,英国学者A. Fleming在研究葡萄球菌的变异时,偶然发现一个培养皿污染了霉菌,这种霉菌后来鉴定为点青霉 (Penicillium notatum) 。在点青霉菌落周围,出现了无葡萄球菌生长的透明圈。后来,利用点青霉培养滤液进行抗感染试验,获得成功。 3、提纯 1938年,牛津大学生理学家H. W. Florey开展了抗生素的系统研究;在E. B. Chain等化学家的协助下,于1940成功获得纯净的青霉素,用于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治疗,产生了惊人的效果。 4、工业化生产 由于当时英国正处于二战前沿,青霉素的研究工作被迫转移到美国。在美国,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后来,又筛选了被称为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的高产菌株,改良了培养方法,从此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5、应用与获奖 1941,青霉素开始用于救治二战中的伤病员。 1942,美国将青霉素大规模用于临床试验。 1945,Fleming、Florey和Chain三人因发现青霉素同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三、链霉素的发现 1、发现 1943年,S. A. Waksman由鸡咽喉中分离到一株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该菌能产生链霉素(streptomycin),对G+菌和G-菌都有效,特别是对结核杆菌有特效 。 2、应用 由于当时结核病(如肺结核病)对人类的威胁很大,因而链霉素的发现与应用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此后几十年链霉素是治疗肺结核病的重要药物。 3、获奖 因此,1952年,S. A. Waksman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四、其它抗生素的发现 1947-1960年间,抗生素研究进入全盛时期,已发现的和实用化的分别达1000多种和40余种,例如: 1、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chloromycetin):对眼结膜炎、角膜炎、砂眼和肠伤寒有特效。 2、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和土霉素(oxytetracycline):对当时流行的斑疹伤寒以及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赤痢有显著疗效。 3、红霉素(erythromycin)和白霉素(leucomycin):对青霉素耐药菌有效。 4、卡那霉素(kanamycin):对链霉素耐药菌有效。 5、制霉菌素(nystatin)和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 B):抗真菌抗生素。 6、头孢霉素(cephamycin) :抗菌谱广、能抑制很多其它抗生素的耐药菌。 五、半合成新抗生素的发展 1、天然抗生素时代的跌落 进入1960’s以后,抗生素时代似乎从它的顶峰上跌落了下来,主要表现在: (1)大部分筛选工作都是重复过去已有的发现,寻找新抗生素变得越来越难。 (2)已有的抗生素也由于日益增加的耐药性问题和不断显现的副作用问题而困扰着医药卫生界。 2、半合成新抗生素的发展 正当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化学家对已有抗生素的化学结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开始进入半合成新抗生素的发展时期。 (1)抗生素活性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