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教程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渗透的应用 (1)海水、苦咸水的淡化制取生活用水,硬水软化 制备锅炉用水,高纯水的制备。 (2)在医药、食品工业中用以浓缩药液、果汁、咖 啡浸液等。 (3)印染、食品、造纸等工业中用于处理污水,回 收利用废业中有用的物质等。 反渗透的应用 超滤和微滤 超滤和微滤与反渗透相似,也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利用半透膜实现分离。 机理都是膜孔对溶液中的悬浮微粒的筛分作用。在介质压力作用下,小于孔径的微粒随溶剂一起透过膜上的微孔,大于孔径的微粒被截留。 膜表面的孔隙大小是主要的控制因素,溶质能否被膜孔截留取决于溶质粒子的大小、形状、柔韧性以及操作条件等,而与膜的化学性质关系不大。 微滤 超滤 膜的类型 微孔膜 非对称性膜 孔径 0.02~10μm 1~20nm 截留物质 直径0.05~10μm的微粒或分子量大于106的高分子溶质,可滤除细菌和细小的悬浮颗粒 分子量大于500以上的大分子和胶体微粒,可滤除分子量300~3000000的蛋白质分子,也可截留相应粒径的胶体微粒 压力差 0.01~0.02MPa 0.1~0.5MPa 超滤的特点 常温下进行,条件温和无成分破坏,因而特别适宜对热敏感的物质,如药物、酶等的分离、分级、浓缩与富集。 超滤过程不发生相变化,无需加热,能耗低,无需添加化学试剂,无污染。 超滤技术分离效率高,对稀。溶液中的微量成分的回收、低浓度溶液的浓缩均非常有效。 超滤的特点 超滤过程仅采用压力作为膜分离的动力,因此分离装置简单、流程短、操作简便、易于控制和维护。 超滤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直接得到干粉制剂。对于蛋白质溶液,一般只能得到10~50%的浓度。 超滤的应用 (1)纯水的制备。超滤技术广泛用于水中的细菌、 病毒和其他异物的除去,用于制备高纯饮用水、电 子工业超净水和医用无菌水等。 (2)汽车、家具等制品电泳涂装淋洗水的处理。汽 车、家具等制品的电泳涂装淋洗水中常含有1%~2 %的涂料(高分子物质),用超滤装置可分离出清 水重复用于清洗,同时又使涂料得到浓缩重新用于 电泳涂装。 (3)食品工业中的废水处理。在牛奶加工厂中用超 滤技术可从乳清中分离蛋白和低分子量的乳糖。 超滤的应用 (4)果汁、酒等饮料的消毒与澄清。应用超滤技术 可除去果汁的果胶和酒中的微生物等杂质,使果汁 和酒在净化处理的同时保持原有的色、香、味,操 作方便,成本较低。 (5)在医药和生化工业中用于处理热敏性物质,分 离浓缩生物活性物质,从生物中提取药物等。 (6)造纸厂的废水处理。 * * 膜分离技术 膜的特点及分类 电渗析的原理及应用 超滤和微滤的原理及应用 反渗透的原理及应用 膜的特点及分类 膜的定义 膜是指在一个流体相内或两个流体相之间存在有一薄层凝聚相物质,它能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并能在这两部分之间传质。 膜可以是固态的或液态的,它具有渗透性和半渗透性,膜可以是均相的或非均相的、对称的或非对称的,可以是带电的或电中性的。 膜的特点及分类 膜的特点 必须有两个界面,通过两个界面分别与两侧的流体相接触 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使流体相中物质透过,不允许其他物质透过 机械强度好,耐热、耐化学试剂、不被细菌侵袭 可以高温灭菌 价廉 膜的特点及分类 膜的分类 按相态:固体膜、液体膜 按来源:天然膜、合成膜(无机材料膜和有机高 分子膜) 按膜的结构:致密膜、多孔膜 按固体膜的形状:平板膜、管式膜、中空纤维膜 核孔膜 按膜断面的物理形态:对称膜(均质膜) 非对称膜、复合膜 膜的特点及分类 早在19世纪中叶,已用人工方法制得半透膜,但由于透过速度低、选择性差和易阻塞等原因,未能应用在工业上。 1960年Loeb和Sourira jan获得一种透过速度较大的膜,具有不对称结构。 膜的特点及分类 不对称结构是膜制造的一种突破,因为活性层很薄,流体阻力较小。且不易使孔道阻塞,颗粒被截留在膜的表面,此后膜过滤法逐渐走向工业化并得到迅速发展。 膜的特点及分类 离子交换膜 反渗透膜 微孔膜 气体分离膜 超过滤膜 液体膜 膜污染 由于与膜存在物化作用或机械作用,进料中的微粒、胶体或溶质在膜表面或孔内发生吸附、凝聚和沉积,使膜孔径变窄或堵塞,其透过量和分离性能也有不可逆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膜污染。 膜污染的控制 膜材料的选择,注意材料的亲水性和荷电性等; 选择合适结构的膜,包括膜的对称性皮层结构,孔径大小及其分布,膜表面粗糙度等; 选择合适的膜组件,合适的操作参数(如压力、流速、回收率等); 选择合适的进料的浓度,pH,温度,离子强度等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定义

文档评论(0)

钱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