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 半导体表面与MIS结构Semiconductor surface and 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 structure 姓名:徐文明 学号:110420141 二氧化硅中的可动离子有Na、K、H等,其中最常见的是Na离子,对器件稳定性影响最大。 二氧化硅结构的基本单元是一个由硅氧原子组成的四面体,呈无规则排列的多孔网络结构,从而导致Na离子易于在二氧化硅中迁移或扩散。 外来杂质的主要类型: 一种是替位型,如磷硼等 另一种是间隙型,等如钠,钾 二氧化硅层中固定电荷有如下特征 电荷面密度是固定的,不随偏压而变化; 这些电荷位于Si-SiO2界面200?范围以内 固定表面电荷面密度的数值不明显地受氧化层厚度或硅中杂质类型以及浓度的影响 固定电荷面密度与氧化和退火条件,以及硅晶体的取向有很显著的关系 一般认为固定正电荷的实质是过剩硅离子 这些电荷出现在Si-SiO2界面200?范围以内,这个区 域是SiO2与硅结合的地方,极易出现SiO2层中的缺陷及 氧化不充分而缺氧,产生过剩的硅离子 实验证明,若在硅晶体取向分别为[111]、[110]和 [100]三个方向生长SiO2时,他们的硅–二氧化硅结构中 的固定表面电荷密度之比约为3:2:1。 将氧离子注入Si-SiO2系统界面处,在450度进行退火,发现固定表面电荷密度有所下降 将MOS结构加负偏压进行B-T实验,当温度高到一定程度(如350度)时,固定的表面电荷密度有所增加。 氧化层受到高能磁辐射时,可以在氧化层中产生电子-空穴对。在偏压作用下,电子-空穴对中的电子容易运动,而漂向电极。空穴则被陷阱所陷,在氧化层中形成正电荷,这就是陷阱电荷。 使C-V特性平移,平带电压为负值。 在300度以上进行退火,可以很快消除。 * * 硅-二氧化硅系统性质 1. 二氧化硅中的可动离子 2. 二氧化硅中的固定表面电荷 3. 在硅–二氧化硅界面处的快界面态 4.二氧化硅中的陷阱电荷 在硅——二氧化硅系统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电荷或能量状态: (1)二氧化硅中的可动离子 一般杂质在二氧化硅中扩散时的扩散系数具有以下形式 作偏压–温度(B-T)实验,可以测量二氧化硅中单位面积上的Na离子电荷量: 单位面积钠离子电荷数: 降低碱金属离子影响的工艺方法: (a) 磷稳定化 (b)氯中性化 (2)二氧化硅中的固定表面电荷 固定电荷引起的电压漂移: 功函数差与固定电荷引起的电压漂移: 则单位面积的固定电荷数目为: (3)硅-二氧化硅界面处的快界面态 快界面态:与表面态类似,指未被饱和的悬挂键,位于硅-二氧化硅界面处,形成表面能级,可以快速与半导体的导带或价带交换电荷。之所以称为快界面态是为了与二氧化硅外表面未饱和键以及吸附的分子、原子等所引起的表面态区别开。 界面态分类:一般分为施主(能级被电子占据时呈电中性,施放电子后呈正电性)和受主(能级空时为电中性,接受电子后带负电)两种 电子占据施主截面态的分布函数为 单位面积上界面态上的电子数目为 积分后得 对于受主界面态,分布函数为: 来源:硅表面处晶体周期被破坏及界面处硅价键被全氧化,硅表面的晶格缺陷和损伤,界面处杂质 面密度:随晶体取向而改变, 按(100)(110)(111)顺序增加 消除:退火可以有效的降低界面态密度 (4)二氧化硅中的陷阱电荷 §8.5 表面电导及迁移率 Surface conductivity and mobility (1)表面电导 表面薄层附加电导 — 表面势Vs变化引起的平行于表面方向电导的改变量。用方块电导表示。 表面薄层电导: (2)表面载流子有效迁移率(表面迁移率) 表面有效迁移率 — 载流子在表面层中的平均迁移率。 表面迁移率的特点:载流子的有效迁移率与表面电荷密度有关。表面迁移率的数值比相应的体内迁移率约低一半。 原因:镜反射和漫散射 §8.6 表面电场对p-n结特性的影响 Effect of Surface field for p-n junction characteristic (1)表面电场作用下的 p-n 结能带 栅控二极管结构示意图 P区 SiO2层 栅电极(金属层) VI VG N+区 VI = 0(p-n结处于平衡态) ① VG = 0时 p-n结能带变化由n区和p区之间的自建电压所决定。 ② VG 0时 开启电压VT 场感应结 感应结最大耗尽层宽度 栅控二极管结构示意图 P区 N+区 SiO2层 栅电极(金属层) VI VG VD为p-n结内建电势 当 Vs~2V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制图-形位公差培训讲义.pptx VIP
- 11.21 峥嵘岁月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 必修 音乐鉴赏.pptx VIP
- 08D800-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室外布线.docx VIP
- 16MR204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图集.docx VIP
- 肿瘤的诊断课件.ppt VIP
- DB1309T122-2022《海水池塘对虾养殖技术规范》.docx VIP
- 110kV变电站防雷接地施工方案.doc VIP
-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解析汇总(卢飒第二版) 第1--11章.docx VIP
- —机械制图与形位公差 识图与公差.ppt VIP
- 十足股份鲜食认证测试卷.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