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包括淋巴管)组成。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血管包括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是血液流通的管道,而其中的毛细血管又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第一节、心脏的组织和解剖 (一)心的位置 心位于胸腔纵隔内,外面围着心包。 前面平对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仅下部一小区域借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左肋软骨相邻。 后面平对第5 ~ 8胸椎。约2/3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右侧。 两侧与纵隔胸膜、胸膜腔和肺相邻。 后面有食管、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 下方为膈,上方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 (二)心的外形 似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及三沟。 一尖:心尖 一底:心底 两面:胸肋面(前面)和膈面(下面); 三缘:右缘、下缘和左缘; 三沟:冠状沟、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 二、心脏的腔室和心脏血流的流动 中空的肌性器官,上部 为心房,以房中隔分开为左 、右心房,下部以室中隔分 为左、右心室;房室口处有房室瓣,左为二尖瓣、右为三尖瓣。右心房有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口,右心室发出肺动脉;左心房有四个静脉口与肺静脉相连,左心室发出主动脉;在动脉其始部位有动脉瓣(半月瓣)。 三、心肌细胞 组织液的生成 淋巴液的生成:组织液进入淋巴管成为淋巴液 淋巴液 成分 大致与组织液相似,但有其特点—— 某一组织的淋巴液成分与该处组织液非常近似; 不同组织的淋巴液在成分上并不完全相同; 淋巴液内淋巴细胞和蛋白质在不同部位含量有差异; 淋巴液中有部分凝血物质,流出体外的淋巴液会凝固。 淋巴液的回流及其生理意义 1 调节血浆与组织液间的液体平衡 2 回收组织液蛋白质 3 运输脂肪 4 防御屏障作用 一、神经调节 (一)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 1 心迷走神经:引起心肌细胞的抑制,表现为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不应期缩短,兴奋传导速度减慢。 2 心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上的β受体结合。对Ca2+的通透性增高。表现为心率加快,传导速度加快,收缩力增强。 3 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推测可能参与心肌收缩力和心脏冠状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 (二)支配血管的传出神经 1.交感缩血管神经 与α型受体结合,引起平滑肌收缩 与β型受体结合,引起平滑肌舒张 2.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神经 胆碱能舒血管神经,应急时起作用 3.副交感舒血管神经 调节某些局部血流的作用,对外周阻力影响很小。 (三)心血管中枢 初级中枢在脊髓和延髓。 (四)心血管反射 1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 2 心肺感受器反射 3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减压反射 二、体液调节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当肾血流量不足或血钠降低时,可刺激肾脏近球细胞分泌肾素进入血液,肾素作用与血管紧张素原使之水解为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经肺循环处时,在转化酶的作用下,成为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II在氨基肽酶A的作用下,又脱去一个氨基酸,成为血管紧张素III。 在三种血管紧张素中,血管紧张素II有明显的生理作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1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受体有三种,α、β1、β2三种 肾上腺素与心肌β1受体结合可使心率加快,兴奋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力加强,故心输出量增加。 肾上腺素对血管的作用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中α、β2受体的分布情况,与α受体结合,血管收缩,与β2受体结合使平滑肌舒张。常作为强心针。 2 去甲肾上腺素 主要与α受体结合,也与心肌的β1受体结合,而与与β2受体结合能力较弱。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体内大多数血管收缩,使外周阻力增高,动脉血压升高,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心脏活动加强,心率加快。 但在完整机体内,由于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血压明显升高,可通过减压反射使心率减慢,掩盖了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的直接效应。 (三)血管升压素 (四)血管活性物质 1 内皮舒张因子和内皮素 2 激肽类物质 3 组胺 4 前列腺素 5 心钠素 6 红细胞生成素: 三、局部血流调节 (一)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 代谢性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代谢所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或局部体液因素,对局部组织血流量的调节,这种作用一般作用于微循环水平。 冠状动脉粥样化性心脏病 概念: 是冠状动脉硬化狭窄而致的心肌缺血性心脏病。 部位:依次为左前降支、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 根据其临床症状,冠心病可分为5型 心绞痛型 心肌梗塞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 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 猝死型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基础医学》电子教案---张起辉 (二)肌源性自身调节 当某一器官中的血管内压突然升高时,血管平滑肌受到牵张,使肌源性活动增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