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法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法律部门,被奉为“生活的百科全书”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是我国基本法律之一 民法典的起草 民法大家 民法推荐阅读书目 20世纪50年代初和60年代初,两次起草民法典,均因政治运动而中断 1979年11月,在法制委员会之下成立民法起草小组,至1982年5月共起草了四个民法典草案。 《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 《婚姻法》 《继承法》 《收养法》 《公司法》 《票据法》《证券法》《保险法》《海商法》《专利法》 《商标法》《著作权法》 ——我国现行的民事立法体系 为什么要制定民法典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民法的区别 制定民法典是法治国家的成功经验 制定民法典是当前最重大的立法任务 王利明(新中国第一位民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党委 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 梁慧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学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南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 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婚姻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 王泽鉴(台湾台北人。前中华民国司法院大法官) 史尚宽(民国时期的著名的法学家,不仅从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担任了民国时期的“立法委员”、“考选部部长”等职务,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余复从事著述”,涉猎的领域广泛,几乎包含了法学的大部分领域,其中主要有民法、刑法、宪法、行政法和劳动法等。) 梁彗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梁彗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 龙卫球:《民法总论》(第2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江平主编:《法人制度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王利明:《民法总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0底出版) 王利明:《民法疑难案例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 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王泽鉴:《民法总则》(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一章 民法和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 民法概述 民法概念 民法的词源 民法的含义 民法的沿革 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的渊源 民法的效力 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日常生活的法 民法是规定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法律规则 民法的内容—财产法 身份法 狭义民法与广义民法 民法属于私法 民法的基本原理——意思自治 民法既是行为规则,又是裁判规则 市场交易规则法( 债权法) ——合同法、侵权行为法 有形财产归属法( 物权法) ——所有权、抵押权、典权等 死者遗留财产处理法( 继承法) 民法典—债权法、物权法、亲属法和继承法 民事特别法—公司法 、票据法、保险法、海商法、证券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 广义的民法——民法典、民事特别法 狭义的民法——民法典 民法的词源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一词来源于古罗马的市民法 (jus civile) 民法的含义 民法可分为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和实质意义上的民法 民法是可以分为狭义的民法与广义的民法 民法的沿革 民法的产生—罗马法 民法的发展—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 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 中国的民事立法 民法的调整对象 财产关系 人身关系 主体平等是确定民法调整对象范围的标准 既包括生产经营性的财产关系,也包括非生产经营性(如消费性)的财产关系; 既包括商品性的财产关系,也包括非商品性(例如财产继承)的财产关系; 既包括有偿的财产关系,也包括无偿(如无偿保管、赠与)的财产关系; 既包括物质财富的生产、集合、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财产关系,也包括精神财富的创作、利用、传播和转让过程中的财产关系(如知识产权); 既包括由于特定的身份和人格而产生的财产关系,也包括与人身无关的财产关系。 既包括由于权利的取得和行使而产生的财产关系,也包括由于权利受到侵犯而产生的财产关系(如赔偿损失、返还财产、支付违约金、修理、重作等); 既包括静态的财产关系(如财产支配关系),也包括动态的财产关系(财产流转关系) 人格关系是因人的姓名、生命、健康、婚姻自主、肖像、名誉、荣誉等权利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