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目录 第一节 死亡标准的演变及伦理意义 第二节 安乐死与尊严死的伦理道德 第三节 临终关怀的伦理道德 生如夏花之绚烂 第一节 死亡标准的演变及伦理意义 一、死亡标准的演变 (一)传统的死亡标准——心肺标准 1.传统的死亡标准 心跳、呼吸停止 2.传统死亡标准遭遇挑战 “植物人” 第一节 死亡标准的演变及伦理意义 一、死亡标准的演变 (二)脑死亡标准 1959年 法国 “脑死亡” 1968年 美国 “脑功能不可逆性丧失”,世界上第一个脑死亡诊断标准 1976年 英国 脑干功能不可逆终止为脑死亡 1980年 我国 李德祥 脑死亡应是全脑死亡 第一节 死亡标准的演变及伦理意义 二、死亡标准的伦理意义 (二)脑死亡的标准 1.哈佛标准 2.其他死亡标准 3.我国脑死亡标准 第一节 死亡标准的演变及伦理意义 二、死亡标准的伦理意义 (三)脑死亡标准的伦理意义 1.有利于准确判定死亡 真死抑或假死 2.有利于维护死者的尊严 3.有利于开展器官移植 4.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 第一节 死亡标准的演变及伦理意义 二、死亡标准的伦理意义 (四)有关脑死亡立法的争议 1.脑死亡立法的依据 生物学、社会学 2.脑死亡立法现状 3.对脑死亡立法的质疑 4.法律界对脑死亡立法的对垒 第一节 死亡标准的演变及伦理意义 三、死亡观与死亡教育 (一)东西方文化的死亡观 1.中国传统的死亡观 2.西方的死亡观 3.现代的死亡观 第一节 死亡标准的演变及伦理意义 三、死亡观与死亡教育 (二)树立科学的死亡观 1.承认自然规律,坦然面对死亡 2.充实人生价值,无憾迎接死亡 3.破除迷信思想,正确看待死亡 4.减轻身心痛苦,平静进入死亡 第一节 死亡标准的演变及伦理意义 三、死亡观与死亡教育 (三)开展死亡教育 1.死亡教育的概念 2.死亡教育的伦理意义 3.死亡教育内容 4.死亡教育对象 第二节 安乐死与尊严死的伦理道德 一、安乐死的含义及分类 (一)安乐死的含义 安乐死一词本意是指“无痛苦、幸福地死亡”, 为好死之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无痛苦死亡,安然去世;二是指患不治之症,非常痛苦,帮助其实现愿望的一种临终处置。 狭义的安乐死局限于患不治之症,死亡已经开始的病人。 广义的安乐死包括一切因为“健康”原因给予致死、任其死亡和自杀。 安乐死是一种死亡过程中的良好状态和达到此状态的方法,不能理解为死亡原因。 第二节 安乐死与尊严死的伦理道德 一、安乐死的含义及分类 (一)安乐死的含义 中国学者经认真讨论后为安乐死下过这样的定义:“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家属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认可,用人为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的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过程。” 第二节 安乐死与尊严死的伦理道德 一、安乐死的含义及分类 (二)安乐死的分类 按照安乐死的执行方式来分: 1.主动安乐死 2.被动安乐死 (二)安乐死的分类 1.主动安乐死 指病人或家属鉴于病情已无指望,采用药物或其他手段主动结束生命的处置。也叫积极安乐死。又可分三种: (1)自愿的,自己执行 (2)自愿的,他人执行 (3)非自愿的,他人执行 (二)安乐死的分类 2.被动安乐死 被动安乐死,是指在认定治疗不再有效的情况下,停止使用延续生命的器械或维持生命的治疗措施,仅采取止疼办法听任病人自然死亡。也叫消极安乐死。 被动安乐死不仅医学界、法学界、伦理学界,以及宗教组织和社会团体都表示赞同,而且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也一直应用着,因此人们对其争议不大。 主动安乐死,是对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受极端痛苦的人实施的一种直接的、旨在仁慈地提前结束生命的行为。 主动自愿安乐死,是指被无痛苦结束生命的人,在头脑清醒时有这样的要求。人们谈论的安乐死主要就指主动自愿安乐死。 主动的非自愿安乐死,是指重病者或濒临死亡者没能力作出安乐死选择,他们被无痛苦的结束生命完全是出于监护人对患者意愿的诠释。包括对患有严重残疾的儿童的处置和撤消对植物人水和营养物的维持。 你认为主动和被动安乐死有无本质区别? 道德哲学家认为无本质区别,它们的动机都是相同的,两者都属于有意,但又是无可奈何的行为。杀死和让其死在道德上是相同的。 公共政策学家认为存在根本区别。(1)被动安乐死,患者死于疾病;主动安乐死,患者死于另一人的行为。(2)主动安乐死排除了纠正误诊的可能,而撤消或终止治疗,还有发现、纠正误诊的可能。 第二节 安乐死与尊严死的伦理道德 一、安乐死的含义及分类 (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金海通分选机操作手册Pick And Place Manual20.pdf
-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面临难题及应对策略探讨.doc VIP
- 2025年一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题每日一练(25套打印版) .pdf VIP
- 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每日练 (打印版).docx VIP
- 2026年高考时事政治高频考点(91条).doc
- 2011年一级建筑师场地作图真题及详细解答.pdf VIP
- 应用电化学:锌空气电池.ppt VIP
-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14.3.3 实数的大小比较 课件.pptx VIP
- (英语)高考英语过去完成时真题汇编(含答案) .pdf VIP
- 小学足球脚内侧踢球教案.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