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室危险物品安全使用资料
实验室危险物品安全使用资料
浓盐酸
氯化氢(HCl)气体的水溶液。六大无机强酸之一。盐酸为无色液体,在空气中冒白雾(由于盐酸有强挥发性),有刺鼻酸味。粗盐酸或工业盐酸因含杂质氯化铁而带黄色。
质量分数超过37%的盐酸称为浓盐酸。市售浓盐酸的浓度为37%,实验用浓盐酸一般为37.5%,密度1.179g/cm3,是一种共沸混合物。
盐酸是一种强酸,具有一切酸的特性,如能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能溶解碱性氧化物;能溶解碳酸盐,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能溶解比较活泼的金属(如锌、镁、铁),产生氢气。浓盐酸可以溶解较不活泼的金属铜。
生产方法
盐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是隔膜法电解氯化钠溶液,阳极析出的氯气和阴极析出的氢气混合在一起,使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氯化氢溶于水,即得盐酸。
盐酸的用途仅次于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化学试剂,用于医药、食品、电镀、焊接、搪瓷、等工业。
储存
由于盐酸的强挥发性,其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的小液滴,扩散在空气中。所以盐酸要储存在密封容器当中,否则时间长以后盐酸的质量会逐渐下降,浓度也会下降。
用途
盐酸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应用十分广泛。主要用于生产各种氯化物;在湿法治金中提取各种稀有金属;在有机合成、纺织漂染、石油加工、制革造纸、电镀熔焊、金属酸洗中是常用酸;在有机药物生产中,制普鲁卡因、盐酸硫胺、葡萄糖等不可缺少;在制取动物胶、各种染料时也有用武之地;在食品工业中用于制味精和化学酱油;医生还直接让胃酸不足的病人服用极稀的盐酸治疗消化不良;在科学研究、化学实验中它是最常用的化学试剂之一。
分子量 36.47
密度 1.179g/ml
挥发性 浓盐酸在空气中极易挥发,且对皮肤和衣物有强烈的腐蚀性。
物质的量浓度 12mol/L
当浓盐酸弄皮肤上
1.稀盐酸
稀盐酸滴到手上仅需用水清洗即可
2.浓盐酸
浓盐酸滴到手上会有痒痛的感觉,此时要用大量清水清洗,并涂碳酸氢钠溶液,而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太强,相当于二次伤害。性状
无色透明大形结晶或白色小结晶。无气味。 纯品在光线和空气中不变黑,但有硫化氢或微量有机物存在时能促进光致还原而变黑,熔化后为浅黄色液体,固化后仍为白色。加热至440时分解成银、氮气、氧气和二氧化氮。对蛋白质有凝固作用。1g溶于0.4ml水、0.1ml沸水、30ml乙醇、6.5ml沸乙醇、253ml丙酮。易溶于氨水、甘油,微溶于乙醚。水溶液和乙醇溶液对石蕊呈中性反应,pH约为6。相对密度4.352。熔点 212。沸点 444(分解)。有氧化性。有毒,半数致死量(小鼠,经口)50mg/kg。[1]
安全措施
贮于阴凉干燥处,远离火种、热源。
与食用化学品、还原剂、碱类、金属粉末、易(可)燃物分储。
灭火:直流水、雾状水、砂土。[1]危险说明
??
危险品标识
[6]
硝酸银属于强氧化剂、腐蚀品、环境污染物。组成硝酸银的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与部分有机物或硫、磷混合研磨、撞击可燃烧或爆炸;硝酸银具有刺激性及腐蚀性。同时硝酸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3]
健康危害
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可造成皮肤和眼灼伤。长期接触该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表现包括: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7]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氯丁橡胶手套,切忌将其滴在皮肤上。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碱类、醇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7]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实验室应储存于棕色玻璃瓶里。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