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动因与时机选择研究Study on the Chinese Listing Corporation Assets Stripping Motivation and Timing 答 辩 人:###(会计硕士) 指导老师:### 副教授 汇报内容 创新、不足与展望 四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三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二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的背景 我国很多企业通过兼并走上多元化道路,由于过分强调企业绝对规模的扩大而造成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债务负担沉重、主业竞争力下降、整体经营业绩下滑等。资产剥离成为企业必备的战略选择。 研究的意义 为企业是否进行资产剥离提供指导性标准。 为企业恰当选择剥离时机提供一定的指导。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 究 方 法 比较分析法 实证研究法 微观与宏观分析相结合 数理实证研究 案例实证研究 图1 技术路线 我国上市公司成功实施资产剥离的策略 三、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1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动因的实证分析 2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时机选择研究 3 美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启示 4 我国上市公司成功实施资产剥离的措施 研 究 内 容 1.1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现状 一般而言,我国企业收缩型资本运营活动的萌芽阶段为1993年。 我国企业实施资产剥离的起步阶段可以认为是1994年到1997年。 自1998年以来,上市公司的收缩型资本运作步入发展阶段。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数量和规模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然而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经验不足、相关理论不成熟等多种原因导致资产剥离面临着一系列的困扰。由此看来,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理论和实践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1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动因的实证分析 1.2研究假设 企业盈利能力越低,资产剥离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每股收益) 企业营运能力越低,资产剥离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总资产周转率) 企业现金流量能力越低,资产剥离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 企业偿债能力越低,资产剥离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 企业股权集中度越高,资产剥离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1.3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根据2007-2010年中国证券报公布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事项总览》手工选取有资产剥离行为的沪深两市A股公司为样本。 本文样本公司财务数据来自新浪财经网站数据库,为了增强研究结论的可信度,未剥离公司的财务数据统一选取2008年12月31日这一时点的相关财务数据来进行分析。 魏杏芳(2007)选取2005年沪深两市实施配股的9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股权集中度对配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股权越集中,配股后经营业绩下滑幅度越大。 1.4模型选择 本文把选取的60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按照是否选择资产剥离分成两组,首先对30个实施资产剥离的公司样本和30个未实施资产剥离的公司样本分别进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数据六个变量的均值差异,初步得出选择资产剥离战略的公司所具备的特征,即其进行剥离的动因所在;然后通过对全部的样本公司数据进行逻辑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初步结论的可信度。通过前后一系列的分析,最终总结得出研究结论。其中,本文所采取的LOGISTIC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每股收益 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 总资产周转率 流动比率 资产负债率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1.5结果分析 1.5.1相关性分析 本文首先对上市公司六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见表1),然后将上述六个指标变量与上市公司是否进行资产剥离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见表2)。 1.5.2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对选择与未选择实施资产剥离战略的公司的六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3)。 1.5.3回归分析 为综合考察资产剥离的影响因素,使用SPSS16.0软件采用逻辑回归方法进行回归分析(见表4)。 1.6小结 经过以上实证分析,总结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资产剥离战略的动因如下: 盈利能力减弱,经营业绩持续下滑 营运效率下降,营运风险增加 负债水平持续走高,偿债能力显著降低 现金收入明显减少,难以维持日常经营,资金链面临断裂困境 2.1资产剥离时机选择的实证分析 经过笔者认真筛选,最终选取了不同行业内的4家上市公司作为资产剥离时机选择的实证分析对象。 深圳华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华强) 广州东凌粮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陵粮油) 江苏吴江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市场) 上海锦江国际酒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江股份) 2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时机选择研究 2.2资产剥离时机综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