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检验第七章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另外,拟动力实验通用软件的开发工作已经受到重视,MTS公司已经基于α-方法开发出一种结构拟动力实验软件[5,6], 其它的有关设备公司也正在进行相关软件的开发工作。相信,将来的结构抗震实验自动化程度会非常高,研究人员会越来越方便。 7.4 关于实验研究人员和实验室问题 实验研究人员是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发展中最关键的因素。由于现代实验设备都是由电子技术、机械和液压等组成的高技术产品,所以要求实验技术研究人员的知识构成具有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知识, 同时他们也肩负着相关技术领域的融合与沟通,对其它领域进行宣传和推广的任务。实验研究人员之间的广泛交流和密切合作,尤其是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促进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发展的源泉。 目前国内许多大型结构实验室的现状难以令人满意,实验设备的闲置情况比较严重。这固然有一些客观因素,但是实验技术研究人员缺乏、现有实验室人员没有积极性则是主要的原因。 另外,购置设备时一次性投资很大,可是日后的设备维护和更新方面经费短缺,无形中加速了设备的损耗和贬值。虽然这种情况正在不断改变,但是距真正解决问题、扭转这种局面还有一定距离。 随着国家211工程的进行,国内开始了新一轮的结构实验室建设和大型实验设备的购置,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是最基本的前提。 但是,如何能够充分发挥大型实验设备的功能,为土木工程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服务是目前实验工作中最大的问题。过去的经验和教训都需要很好地总结,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 JGJ 10l—96, 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2] H. Krawinkler, Cyclic Loading Histories for Seismic Experimention on Components of Structures, Proceedings of U. S. / P. R. C. , Workshop on Experimental Methods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hanghai, P. R. C. , November 10-12, 1992. [3] F. Seible, G. A. Hegemier, A. Igarashi and G. R. Kingsley, Simulated Seismic-load Tests on Full-scale Five-story Masonry Building,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Vol. 120, No. 3, March 1994. [4] G. M. Calvi and G. R. Kingsley, Problems and Centainties in the Experimental Simulated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MDOF Structures, Engineering Strutures, Vol. 18, No. 3, 1996. [5] TestStarTM 4. OB Program for Pseudodynamic Testing, MTS Systems Corporation, 1997. [6] FlexTestTM IIm Program for Pseudodynamic Testing, MTS Systems Corporation, 1999. 第七章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赵均海 教授 结构抗震实验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促进了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但是结构抗震实验方法仍然处于发展中,这种发展具有两重意思,一个是实验方法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另一个是实验方法向其它研究领域的应用拓展。 这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考虑、研究和解决。从目前发展来看,抗震实验方法还远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 7.1 拟静力实验的加载规则问题 拟静力实验方法的核心问题是加载规则的选择和实验结果的描述,虽然我国已经发布了《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1],许多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在进行拟静力实验时,一般的作法是试件屈服前采用力控制,试件屈服后则采用位移控制。可是如何判断试件的屈服或确定屈服点到目前还没有完全解决,更不用说有些试件根本就不存在屈服点。 事实上,屈服点是实验之后根据某种等效原则确定的,所以实验过程中无法根据屈服点加载以及转换控制模式。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