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设备技术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议: 1.有一本教材(纸质或电子); 2.预习知识点(教材 检索) 密度、色度、阶调层次、分辨率、解像力 清晰度、网点特征、灰平衡、叠印率、G7工艺 、ISO12647、ISO13660 、标委会GB 3.收集一些印刷品(包装盒),试着分析其中的印刷质量并做比较评价。 印刷质量控制研究的对象 产品质量:产品能够满足社会和用户一定的使用价值。(适用性、耐用性、美观性、经济性、保存性,安全性等衡量) 工程质量:工序质量,指在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操作者、原材料、设备、工艺方法、操作环境等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满足程度。 工作质量: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做的工作,如经营管理工作、技术工作、组织工作等各项工作的质量,即各部门的工作对提高和确保产品质量提供的保证程度。 关系:共同形成全面质量体系;最终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而产品质量取决于工程质量,并且二者都必须以工作质量为保证。优质的工作质量,才能提高工程质量,从而保证 产品质量。 印刷全面质量管理:通过相应的测量工具与控制方法对印刷样张的观察、扫描、输出、打样及印刷生产工艺、印刷材料质量的测控,从而保证印刷产品质量的稳定,获得客户满意的管理方法。 规范:各阶段的工艺要点,操作说明书,三级检验制度等。 倍(常见的有10倍、25倍、40倍、50倍 ); 样式有折叠式放大镜、笔筒式放大镜、电子放大镜 密度计(20世纪 30年代 Frank Preucil):第一台,未商业化,定量;测量密度体现印刷墨层厚度、网点增大、叠印率、K值等; 信号条/测试条(20世纪 60年代 美国GATF信号条、星标;瑞士GRETAG公司研制出CMS信号系统;70年代 瑞士Brunner 测试条,80年代第三代):向定量控制过渡; 1965年,GATF研制出一种定量的GATF网点扩大信号条,又称GATF网点扩大信号条,不用密度计,凭视觉可对网点面积与密度变化检验,由网点增 大、变形范围(重影)、星标三部分组成。 20世纪70年代以后 格林达 爱色丽 等品牌的密度计、色度计 分光光度计 20世纪80年代 电脑程序控制 海德堡CPC、罗兰CCI、三菱API……质量管理向电子显示程控系统化发展,出现数字化概念,为规范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 颜色闭环控制应用于卷筒纸胶印;将密度计、色度计、测控条等工具应用到日常质量管理当中,制定质量标准,各工序数据化规范化,开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90年代后 数字化工作流程 CIP3组织的成立,将印前、印刷、印后集成,是 信息化进程的开端。PPF、PDF文件格式的应用。 CIP3与JDF合并成立CIP4组织,保持了CIP3组织 的内容及架构,制定JDF(Job Definition Format)标准。 2000年左右 海德堡CP2000系统:配置在CD机、SM机上,包括图像控制系统、空气导纸系统、橡皮布清洗装置、喷粉装置、自动油墨供应系统和实时色彩控制系统。 质量要求:墨色厚实、均匀,图像光泽好、清晰,文字不花不断,套印准确,没有透印、重影、背面蹭脏、墨杠、水杠,网点不变形等。 图像印刷品的复制质量:对原稿的再现性;印刷品之间的一致性即稳定性。 复制质量的再现性:色彩、阶调、图像清晰度、表观质量(印刷的均匀性) 印刷品质量评价方法:主观评价法、客观评价法、综合评价法 主观评价法:人眼直接评价、定性、感觉的印刷品质量、一种主观印象;结果受评价者身份、性别、学识、技术素养、审美观、爱好、文化背景等影响,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印刷品的质量特性,故将观察条件客观化,以和客观评价趋于一致。 条件:照明D50或D65光源,均匀漫射光,照度范围 0°/45°或45°/0° 环境色符合孟塞尔明度6-8的中性灰,彩度<0.3 背景色无光泽的5-7,彩度<0.3 眼睛+放大镜(10-25倍) 主观评价内容: 墨色鲜艳,深浅均匀 墨层厚实,具有光泽 网点光洁、清晰、色调层次清晰 套印准确 文字清晰完整 外观整洁无油迹、脏点等,背面清洁无蹭脏 裁切尺寸符合规格要求 客观评价法:使用仪器或工具测定物理特性或质量特性参数、依据质量标准给出量化的客观评价 优点:定量数据描述质量特性,随机控制,稳定性好;利于故障的分析与经验总结;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利于生产管理一体化,实现数据化管理。 客观评价的工具:密度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