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英语《考试说明》解读 解读《考试说明》的缘起 1. 《课程标准》--- Bible 2. 《考试说明》--- 教学行为 学习效果 学习行为 指挥棒 风向标 一、考试说明总览 结构 内容 节 题量 计分 建议时间 第一部分 听力理解 一 5 30 20分钟 二 15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一 15 30 35分钟 二 5 10 第三部分 语言知识运用 一 20 30 30分钟 二 10 15 第四部分 书面表达 一 10 10 35分钟 二 1 25 总计 80+1 150 120分钟 参考样题及答案 (略) I.试卷结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第二节、书面表达) II.考试内容及要求(语言技能---“写”三项变两项) III.参考试卷及答案(2013年真题及书面表达) 附录1 语音项目表(7项,24细目) 附录2 语法项目表(24项,64细目) 附录3 功能意念项目表(11项,68细目) 附录4 话题项目表(24项) 附录5 词汇表(3050词) 数词、月份、星期、主要国家及相关信息 二、2014年考试说明的 “传承”与“调整” “传承” 内 容 2014《考试说明》 2013高考题 考查方面 出 处 备 注 听力理解 共三节 共三节 听力理解 13北京卷 替换 单项填空 21-35小题 21-35小题 主要语法 13北京卷 替换 完形填空 2013年完形 2013年完形 知识运用 13北京卷 替换 阅读 A篇 2013年应用文 2013年应用文 阅读理解 13北京卷 替换 阅读 B篇 2013年记叙文 2013年记叙文 阅读理解 13北京卷 替换 阅读 C篇 2013年议论文 2013年议论文 阅读理解 13北京卷 替换 阅读 D篇 2013年说明文 2013年说明文 阅读理解 13北京卷 替换 任务型阅读 2013任务型阅读说明文 2013任务型阅读说明文 阅读理解 13北京卷 替换 写作第一节 书信 2013年情景作文 书面表达 全新 替换 写作第二节 2011年情景作文 2013年开放作文 书面表达 11北京卷 替换 “调整” 2014年《考试说明》第三部分 语言知识运用,第二节,10小题;每题1、5,满分15分。在一篇200词左右的语言材料中留出10个空白,部分空白的后面给出单词的基本形式,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填写空白出所需的内容(不多于3个单词)或所提供单词的正确形式。6/4 “调整” 词汇部分的变化: 词汇相对2013年减少了近450个单词。主要减少的是八级词汇,但很多单词保留了同根词。比如:删除了admirable,但保留了admire; 删除了adaptation, 但保留了adapt等。 同时还增加了8个用于阅读命题所需要的单词(critical, detail, imply, infer, involve, negative, neutral, objective)这8个单词仅要求了解汉语意思。(删除词汇附后) 1.“传承”是主体,稳定是前提,备考重点在阅读。 2.“调整”是局部,要仔细研究“调整”的内容, 品味“调整”的意图。 “传承”与“调整”的启示 三、从2010-2013真题及2014样题 看高考重点及复习思路 、阅读理解 “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篇章选材覆盖面广,力求所选篇章的生活化、人性化,同时兼顾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原创性、文化性和导向性,引导考生关心社会,关注社会上的焦点话题和自身修养教育 建议 1.训练专题化、多样化,突出重点;(5篇组、题材(工业、农业、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组、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组、题型(细节、推断、主旨、态度、观点……)组;说明文、议论文) 2.坚持限时训练; 3.精选试题,套题重组; 4.题干词汇集中突破;(例:作者态度) 5.避开偏、难、怪; 6.训练后的总结、反思和提升。 三、完形填空 综合语言能力的考查题型,为每年高考的难点,侧重考查考生对语意、语境和语篇的深层次理解。并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客观地考查学生把语言知识融进具体的语言情景中去,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感知作者情感的能力。 建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