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治 法] 清化湿热,解毒熄风。 [方 药] 黄连解毒汤加减。抽搐不止者,加羚羊角、钩藤;苔腻,大便不爽者,加大黄、厚朴。 [针灸治疗] 可选取人中、合谷、太冲、阳陵泉、天枢、上巨虚穴。用泻法。 (三)湿热疫毒 慢惊风来势缓慢,以反复抽搐、昏迷、瘫痪为主症,病位在肝脾肾,预后不佳。 二、慢惊风 多系暴吐腹泻,脾胃受伤,津液亏损,土虚木旺化风;或急惊风反复发作;或热病伤及阴血,虚风内动;或风邪入络;或先天不足,肾虚火旺化风,皆可引起慢惊风。 【病因病机】 须辨寒热虚实:面色苍白,神疲嗜睡,四肢不温,舌淡,苔薄白者为虚寒;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者为虚热;肢体振颤,活动不利为血虚。辨脏腑:须辨病在肝、在脾、在肾。临床上常见脾虚肝旺、阴虚风动证。 【辨证论治】 [证 候] 面黄神疲,四肢不温,久泻不止,便稀如水,阵阵抽搐,舌淡,苔白腻,脉沉弱。 (一)脾虚肝旺 [治 法] 温运脾阳,扶土抑木。 [方 药] 缓肝理脾汤加减。大便溏薄者,加炮姜、扁豆;脾虚及肾,肾阳衰微者,加附子、肉桂。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肝俞、脾俞、肾俞、百会、印堂、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用补法。 (一)脾虚肝旺 [证 候] 面色潮红,形瘦身热,手足心热,虚烦疲惫,肢体痉挛或强直,舌绛无苔少津,脉细数。 (二)阴虚风动 [治 法] 育阴潜阳,滋水涵木。 [方 药] 大定风珠加减。肢体强直者,加僵蚕、全蝎、地龙;火热盛者,加黄连、阿胶。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肝俞、脾俞、肾俞、百会、印堂、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用补法。 (二)阴虚风动 第四节 疳积 Malnutritional Stagnation 疳积,是“疳”和“积”的合称。疳,干也,指形体羸瘦,肌肤干瘪,发枯面黄,中医称为疳证。积者,滞也,指乳食停积,滞而不通,脾胃受损,中医称食积或积滞。由于疳症、积症可互为因果,临床疳症多由食积日久而成,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故两者合并讨论,称为疳积。本病易发生于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小儿。西医学的营养不良、消化不良可参考本章节辨证。 定 义 儿科病证 代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主讲人:吴粉娥 第一节 麻疹 Measles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全身发红疹及早期出现麻疹粘膜斑为特征。多发于6个月以上5岁以下婴幼儿。常流行于冬春两季。传染性强,属中医“温病”范畴,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定 义 麻毒时邪由口鼻而入,毒邪犯肺,伤及肺卫,有发热、咳嗽、流涕等,是为疹前期。麻毒由表入里,正邪相搏,邪毒伤及脾胃,发于肌肤,皮疹累累,毒随疹透而出,是为出疹期。疹透之后,邪随疹泄,热去津伤为疹回期。这是麻疹的一般规律,为顺证。若麻毒闭肺,则痰浊壅盛、阻塞气道,并发肺炎;亦可麻毒攻喉,痰火热毒互结,上攻咽喉,阻滞气道;亦可因正不胜邪,邪毒内陷心包,蒙闭心窍,引动肝风,形成危笃逆证。 【病因病机】 当辨顺证和逆证。外透为顺,内传为逆。临床上分为毒犯肺卫、肺胃热盛、热退阴伤证。 【辨证论治】 从开始发热到初显疹出,3天左右。 [证 候] 发热,咳嗽,微恶风寒,流涕,两眼红赤、流泪,口腔颊粘膜见灰白色针尖大小的麻疹斑,舌红,苔薄微黄,脉浮数。 一、毒犯肺卫(疹前期) [治 法] 辛凉透表,清宣肺卫。 [方 药] 银翘散加减。壮热阴伤者,加生地、石斛、玄参;咽痛者,加射干、马勃。 [针灸治疗] 可选取百会、天井、阳溪、少商穴。百会穴用补法,余穴泻法。 一、毒犯肺卫(疹前期) 从皮疹初显到透齐,3天左右。 [证 候] 壮热、咳嗽加剧,疹点先现于耳后、发际、渐及头面、胸背、腹部、四肢,最后手足心均现,疹色先红后暗,高起皮肤碍手,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洪数。 二、肺胃热盛(出疹期) [治 法] 清热解毒,佐以透发。 [方 药] 清解透表汤加减。壮热烦渴者,加生石膏、知母、山栀;咳嗽痰黄粘者,加鱼腥草、杏仁、黄芩。 [针灸治疗] 可选取百会、天井、大椎、曲池、合谷穴。百会穴用补法,余穴用泻法。 二、肺胃热盛(出疹期) 自疹出齐至依次消退约3~4天。 [证 候] 疹点渐退,发热渐息,精神渐复,四到五天后皮肤呈糠状脱屑,十天左右消失,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无力。 三、热退阴伤(疹回期) [治 法] 甘凉生津,清解余邪。 [方 药] 沙参麦冬汤加减。低热不退者,加地骨皮、白薇;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教案汇总.pdf VIP
- 海外留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情况与身体素质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8.天气的影响》教案.docx VIP
- 如何设计护理研究方案.pptx VIP
- 英语演讲技巧与实践 课件 Chapter1 Understanding Public Speaking.pptx
- 低空与低空经济分析与研究.pptx VIP
- 成长英语教师用书 进阶篇PPTUnit 7.pptx VIP
- 农村宅基地培训.pptx VIP
- 变电站设备巡视检查及验收培训课件[1].ppt VIP
- 《保险基础与实务》(徐昆第4版) 课件 第二章 保险原则与保险合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