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春市2014暑期高中生物集体备课 必修三 备课人:王彦波 一.教学计划安排 1.整体时间是2013.8月----2013.11月末. 此段时间含必修二的进化内容; 2.2013.10月初,期初考试; 2013.11月中,期中考试. 3.总课时: (3+1+1)* 4* 3= 120课时 二.教学中难点分析 蛋白质含量比较:血浆 组织液 淋巴 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呈淡黄色液体(因含有胆红素)。血浆的化学成分中,水分占90~92%,其他10%以溶质血浆蛋白为主,并含有电解质、营养素(nutrients)、酶类(enzymes)、激素类(hormones)、胆固醇(cholesterol)和其他重要组成部分。血浆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总称,用盐析法可将其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 低清蛋白血症常见于以下疾病: 1)清蛋白合成不足:①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蛋白质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 2)清蛋白丢失:①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②肠道炎症性疾病时,可因粘膜炎症坏死等使胃肠道蛋白质丢失;③在烧伤及渗出性皮炎,可从皮肤丧失大量蛋白质。 3)清蛋白分解代谢增加:由组织损伤(外科手术或创伤)或炎症(感染性疾病)引起。 4)清蛋白的分布异常:如门静脉高压时大量蛋白质尤其是清蛋白从血管内渗漏入腹腔。 5)无清蛋白血症:是极少见的遗传性缺陷 2. 血浆与血清区别 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会发生回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血浆是血液除去血细胞后的成分。其组成绝大部分是水,其次是各种血浆蛋白。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参与凝血过程被消耗掉的一些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但增添了少量血液凝固时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血清不可以再凝。 血浆: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即血浆。 血清: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经血凝块聚缩释出的液体,即血清。 粗略的说,血清与血浆的区别,主要在于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 3.血小板只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液中。低等脊椎动物圆口纲有纺锤细胞起凝血作用,鱼纲开始有特定的血栓细胞。两栖、爬行和鸟纲动物血液中都有血栓细胞,血栓细胞是有细胞核的梭形成椭圆形细胞,功能与血小板相似。血小板的生成 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在造血组织中经过定向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细胞,又进一步成为成熟的巨核细胞。成熟的巨核细胞膜表面形成许多凹陷,伸入胞质之中,相邻的凹陷细胞膜在凹陷深部相互融合,使巨核细胞部分胞质与母体分开。最后这些被细胞膜包围的与巨核细胞胞质分离开的成分脱离巨核细胞,经过骨髓造血组织中的血窦进入血液循环成为血小板。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过脾脏,约有1/3在此贮存。贮存的血小板可与进入循环血中的血小板自由交换,以维持血中的正常量。血小板寿命约7~14天,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形状不规则,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得多,无细胞核 4.血细胞中的淋巴细胞 血液中的T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75%,它参与细胞免疫,如排斥异体移植物、抗肿瘤等,并具有免疫调节功能。B细胞约占血中淋巴细胞总数的10%~15%。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1)还有其他淋巴细胞(K NK) (2)裸鼠缺少T细胞。 5、抗原 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的基本特性有两种,一是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也就是免疫原性,二是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反应,也就是抗原性。 6、青霉素 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如青霉素、磺胺等。半抗原没有免疫原性,不会引起免疫反应。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半抗原和大分子蛋白质结合以后,就获得了免疫原性而变成完全抗原,也就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效应细胞。在青霉素进入体内后,如果其降解产物和组织蛋白结合,就获得了免疫原性,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青霉素抗体。当青霉素再次注射人体内时,抗青霉素抗体立即与青霉素结合,产生病理性免疫反应,出现皮疹或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7、B细胞 例如B细胞可借助抗原受体(表面免疫球蛋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将抗原内化处理。 成熟的B细胞主要定居于淋巴结皮质浅层的淋巴小结和脾脏的红髓和白髓的淋巴小结内。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免疫球蛋白) B1细胞为T细胞非依赖性细胞。B2为T细胞依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