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定位诊断 1.前角细胞病变 节段性、弛缓性瘫 肌萎缩、肌纤维震颤 如病变侵及前角细胞内侧群,则身体近端的肌肉出现症状 如病变侵及前角细胞外侧群,则身体远端的肌肉出现症状 2.前根病变 症状、体征与前角受损相似 特点: 常有根性痛和感觉障碍 常出现肌束性震颤 3.周围神经病变 特点 下单位瘫 全部感觉障碍 植物神经障碍 锥体系损伤及表现: ①脊髓前角、前根及脊神经损伤: 同侧节段性软瘫 ②脊髓外侧索损伤: 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硬瘫 ③延髓锥体交叉处损伤: 双侧上、下肢硬瘫 ④锥体、脑桥基底部、大脑脚、内囊后肢损伤: 对侧上、下肢硬瘫 ⑤大脑皮质损伤: 对侧相应支配区硬瘫 ⑥面神经核、面神经根、面神经损伤: 同侧面肌核下瘫 ⑦舌下神经核、舌下神经根、舌下神经损伤: 同侧舌肌核下瘫 ⑧大脑脚、内囊膝部、中央前回下部损伤: 对侧面、舌肌核上瘫 第三章 运动系统定位诊断 孙忠人 运动系统的组成 锥体系统 锥体外系统 小脑系统 第一节 锥体系统 一.解剖生理基础 1.锥体系的两级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大脑皮层运动区 大脑皮层运动区 左右交叉 上下颠倒 面积大小与机能精细程度成正比 2.锥体束的传导路(1)皮质脑干束(皮质延髓束) 中央前回下1/3 内囊膝部 中脑 大脑脚底 中脑、桥脑、延髓颅神经运动核 眼外肌、咀嚼肌、表情肌、咽喉肌、舌肌 注: ① 只有面神经下核、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 ② 一侧锥体束病变时有些肌群可不发生运动障碍。 ③皮质脑干束在脑干内一直位于皮质脊髓束的背内侧。 皮质脑干束: ①起于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 ②下行经内囊膝部、大脑脚底中3/5 ③大部分终止双侧脑神经运动核,支配双侧眼外肌、咀嚼肌、面部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④小部分终止于对侧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支配对侧的面下部肌、舌肌。 皮质脑干束: (2)皮质脊髓束 中央前回上2/3 内囊后肢前2/3 延髓锥体 皮质脊髓束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躯干、四肢骨骼肌 注:皮质脊髓前束主要支配颈部、躯干部横纹肌(该束仅存颈胸髓) ①起于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 ②下行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 ③在锥体交叉处约85~90%的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行于脊髓外侧索终止于脊髓前角,支配四肢肌。 ④未交叉的纤维行于脊髓前索,为皮质脊髓前束,大部分终止于对侧前角,支配躯干肌。 皮质脊髓束: 3.瘫痪的分类 (1)按瘫痪原因分: 神经源性 肌肉源性 N-M接头性 (2)按瘫痪程度分: 完全性瘫痪 不完全性瘫痪 (5)按神经元类型分: 上运动神经元瘫 下运动神经元瘫 (3)按肌张力状态分: 弛缓性瘫痪 痉挛性瘫痪 (4)按瘫痪分布分: 偏瘫 交叉性瘫 截瘫 四肢瘫 单瘫 二、锥体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一)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1.大脑皮质运动区病变 刺激性病变---局限性癫痫 破坏性病变---单瘫 (1)局限性癫痫 皮层局部刺激性病变: 从身体的某一点开始,具体部位视病变位置 刺激兴奋波扩散,则半身或全身抽搐,可出现连续性癫痫,称为局限性癫痫持续状态。 如局限性癫痫反复多次出现,则发生癫痫的肢体发生暂时性轻瘫,称为陶德(Todd)氏瘫痪。 (2)单瘫 皮层破坏性病变 常伴有感觉障碍、硬瘫的特点 2.内囊病变 三偏征 对侧中枢性面、舌、肢体瘫(均等性瘫) 常伴有半身感觉障碍 常伴有偏盲 如果累及眼球同向运动中枢的下降纤维时,则头眼看病灶侧(破坏性病变) 3.脑干病变 交叉性瘫痪 病灶同侧颅神经周围性瘫 病灶对侧上下肢中枢性瘫 伴有或不伴有对侧颅神经中枢性瘫痪。 因病变部位不同,症状体征各异 韦伯尔(Weber)氏综合征 动眼神经交叉瘫、大脑脚综合征 病位:中脑基底部、大脑脚及动眼神经受损 表现:病灶同侧的动眼神经瘫,对侧核上性面神经瘫、舌下神经瘫及上、下肢瘫痪。 病因:栓塞、动脉瘤、肿瘤 (1)中脑病变 班内迪克(Benedikt 氏综合征) 病位:中脑被盖部,侵及红核、动眼神经及内侧丘系 表现:同侧的动眼神经麻痹;对侧上、下肢运动过度(如震颤、舞蹈、手足徐动症);小脑性共济失调;并有对侧半身感觉障碍。 病因:出血、栓塞、肿瘤 (2)桥脑病变 米拉尔德-葛布勒(Mill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docx VIP
- 施工现场车辆安全教育.pptx VIP
- 给排水系统学习培训ppt课件.pptx VIP
- 2025北京市十八里店乡人民政府城市协管员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输血科管理制度、程序性文件、SOP文件.docx VIP
- 05J909_工程做法_建筑专业图集.docx VIP
- 2021海绵城市设施通用图集.docx VIP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3百合花》优质课(29张PPT)课件.pptx VIP
- 钢丝帘线压延机生产线(中文参考).doc VIP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预测试题(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