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血液 第二节 白细胞和血小板 案例 女,20岁,因皮肤紫癜1个月,高热、口腔黏膜血疱,牙龈出血不止2天住院。肝、脾、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化验:Hb 40 g/L,WBC2.0×109/L,PLT 15×109/L 。骨髓增生极度减低,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诊断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问题与思考 1、说出正常成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 正常值。 2、红细胞生成的部位? 3、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引起贫血的原因和类型。 三、血小板(platelet) 案例 男性,32岁,反复牙龈出血1年余,皮肤黏膜有出血点,颈部淋巴结及肝脾无肿大,血红蛋白65g/L, 血小板56×109/L。骨髓检查示: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多,颗粒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多,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失血性贫血。 问题与思考 1、简述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2、血小板有哪些生理特性。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血小板是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 落下来的小块胞质。 正常值:(100~300)×109/L (二)血小板生理特性 阿斯匹林、消炎痛、咪唑类药等可使 TXA2↓, 抑制血小板聚集 --抗血栓作用。 (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参与生理性止血 2、促进血液凝固 3、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生理性止血——小血管损伤,血液从小血管内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正常人出血时间为1~3分钟。 临床上将从血管破损,血液自行流出到自然停止的现象称为出血时间。正常值为1~3分钟。 临床上将从血管破损,血液流出血管到出现纤维蛋白细丝的时间称为凝血时间。 正常值为2~8分钟。 生理性止血过程 生理性止血过程 生理性止血过程 生理性止血过程 本节内容学习结束,谢谢! * * 二、 白细胞 (4.0~10.0) ×109/L 白细胞分类及功能 白细胞 粒细胞 无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粒细胞 0.5~5% 嗜碱粒细胞 0~1% 单核细胞 3%~8% 淋巴细胞 20%~40% 新生儿 (12.0~20.0 )×109/L 中性粒细胞 功能: 变形游走 吞噬细菌(化脓性细菌)与坏死组织 50%~70% (二)白细胞的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 功能: 1、限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引起的过敏反应 2、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0.5%~5% 嗜碱性粒细胞 功能: 1、释放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参与过敏反应 2、释放肝素,参与抗凝作用 0~1% 单核细胞 功能: 1、吞噬(衰老死亡细胞、病原微生物) 2、激活淋巴细胞特异免疫功能 3、识别杀伤肿瘤细胞 3%-8% 淋巴细胞 20%-40% 质少,染成天蓝色,分为T细胞和B细胞 功能: 参与免疫反应 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 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 血小板 (二)血小板生理特性 黏附:血小板可附着在损伤血管内膜下暴露的胶原组织上,称为血小板黏附。 释放:血小板受刺激后,将储存在颗粒中的物质排出的过程 称释放。 聚集:血小板彼此集合的现象称为聚集。 收缩:在血小板收缩蛋白的参与下,血凝块回缩。 吸附:血管破裂受损时,血小板黏附与聚集可 吸附大量凝血因子,使破损部位凝血因 子浓度增高,加快凝血过程。 临床 第一步:受伤局部血管痉挛性收缩,使局部血流减少 白细胞 红细胞 血管壁 第二步:血小板粘附、聚集于血管破损处,形成血小板止血栓子,实现初期止血 白细胞 血小板聚集 第三步:血管受损启动凝血系统,在受损局部迅速发生血液凝固过程。(血小板提供的磷脂表面(PF3)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血凝块 *
* * * * * * * * *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