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惠州环大亚湾新区空间发展规划;惠州市环大亚湾新区含大亚湾、惠阳、惠东3个县(区)共19个镇(办),是目前广东面积最大的拟规划新区,陆地面积21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4.99万人,分别占惠州市的19.11%和25.01%,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281.4公里。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9亿元,占全市第二产业的47.3%,地区平均生产总值为343.2亿元,居全省19个地级市开发区之首(除广州、深圳以外),石化行业实现增加值30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6.7%,首次超过电子行业。
区内现有5条高速公路;惠大铁路全面贯通,并与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交汇,厦深铁路即将竣工。惠州港是地区性重要港口和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平潭机场复航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新区与惠城有惠南大道、惠大高速、惠大铁路、惠盐高速、国道324、国道205以及规划中的惠深城际轨等。;一、发展背景;(一)紧抓全球海洋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机遇,积极抢占海洋经济制高点
海洋经济成为世界沿海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地区的涉海产业产值已占欧盟GNP40%以上;
全球海洋经济重心正由发达国家向亚洲转移,亚欧航线将很快超过跨太平洋的运量,成为世界最繁忙的航线;
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提高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推动中国在世界海洋经济发展中抢占新一轮转移的战略制高点,已成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特殊要求。
;(二)推动广东海洋经济崛起,提升在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我国第二次沿海开发战略全面启动,而作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 “3+N”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与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等相比,广东在海洋经济方面的政策创新力度相对不足;
广东大陆海岸线4114公里,居全国首位;海洋经济总量自1995年持续居全国首位,占全国四分之一强;但单位岸线海洋经济密度仅为1.41亿元/公里,远落后于上海(23.77亿元/公里)和天津(11.72亿元/公里);
在工业结构上,2011年广东省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2%,远低于长三角和环渤海的72%和75%。
;(三)发挥环大亚湾综合优势,支撑广东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环大亚湾作为广东七大“湾区”之一,区位条件优越,临港产业基础雄厚,腹地拓展潜力巨大,是广东发展海洋经济、促进珠三角内外圈层协作的重要支点。
;石化产业基础雄厚,对带动珠三角制造业升级作用巨大。2011年,在广东省84个开发区中,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实际利用外资等几项指标中均位列前三;在广东四大石化产业基地中,大亚湾石化基地石化行业增加值仅次于茂名,增长速度居全省之首;珠三角地区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高达1823.53亿元,约占全省的86%。
毗邻港深,且土地开发潜力较大。环珠江口湾区的土地开发强度已接近65%,大汕头湾超过40%,已远远超过国际30%的警戒线,而环大亚湾与其它湾区均还在30%左右;沙滩岸线长度居珠三角之首。;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临港经济发展空间巨大 。环大亚湾湾区铁路网及高速公路网密度仅次于环珠江口湾区;油品码头年通过能力与环珠江口湾区五市总和相当,远高于其他湾区;集装箱码头尚在起步阶段,绝大部分的集装箱通过陆路经深圳和香港转运。(据测算,惠州的集装箱经深圳出运,比在惠州港本地港口出运的运费增加约一倍;而经陆路运抵香港,每标箱则高达2100元)
腹地经济基础良好,陆海统筹发展空间巨大。雷州半岛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高达60%,大红海湾为26%,而环大亚湾经济区仅为18%,陆海统筹的发展空间。;(四)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惠州从“沿江”走向“海洋”
环大亚湾新区是珠江口东岸承接产业转移和提供反向服务的“第一站”,是港澳地区和珠三角核心区经济能量向粤东北及内陆省份辐射、渗透的地理桥梁。
有助于环珠三角地区与珠三角核心区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拓展内陆腹地、合作领域和市场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有利于弥补深圳等城市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劣势,为珠江口东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新的空间;
加快环大亚湾新区的统一规划建设,有利于打破行政体制障碍,促进生产要素实现跨地区高效自由流动,引领惠州面向海洋,打造区域新的增长极;
;二、环大亚湾新区发展定位;(一)广东海洋经济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位居世界前列的石化产业基地
——国家知名滨海生态宜居名城
——与港澳携手共建世界级滨海旅游度假区的策动区
——面向京九大动脉腹地的区域性物流集散枢纽
(二)广东陆海统筹发展的示范区
——立足粤港澳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延伸深港创新圈科技优势的海洋新兴产业聚集区
——海港、空港、高铁港“三港联动”发展的联系中枢
(三)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新平台
——深莞惠经济圈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