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落日熔金》ppt课件(40页).pptVIP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遇乐·落日熔金》ppt课件(40页).ppt

1.写作背景简介? 永 遇 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招,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一、朗读课文,对照注解,理解文本大意。 1、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 2、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3、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次第:接着,转眼。 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 4、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5、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6、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7、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 8、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向:在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二、品读赏析 赏析上片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 请诵读品味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向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写的是元夕绚丽的暮景,意即落日的光辉,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红璀璨;傍晚的云彩,如璧玉一般,在空中弥漫。这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 点评 对仗工整,意境开阔,色彩绚丽,形象飞动,且本篇写异乡佳节,以良辰起笔,入手稳健沉着,不露痕迹。 “人在何处” 作者为什么会这样的感叹? 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这里的“人”,有的评论者认为指李清照所怀念的亲人从文意上看,似不如指作者自己好。 )。人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又是象征团圆的日子,自然会有流落异乡、置身何处的感叹。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这是紧扣元宵节而写初春之景,点出时令是初春。 上句从 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下句从 落笔,通过笛声传来《梅花落》的曲调。 “春意知几许”,自有一种伤春惜春之意,春冬之时,梅花凋残,杨柳罩上寒烟,春色有多少,春意有多浓呢?“几许”是不定之词,具体运用时,意常侧重于少。“春意知几许”,实际上是说春意尚浅。词人不直说梅花已谢而说“吹梅笛怨”,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正因为这样,虽有“染柳烟浓”的春色,却只觉春意味少。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谓值此佳节良辰与融和天气,难道转眼间就没有风雨了吗?这反映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心理 这又在在淡淡的春意中又掺进了浓浓的隐忧。 “春意知几许”、“次第岂无风雨”,时值春天却谓春意尚少,元宵佳节加上融和天气,又联想到风雨,这样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忧惧的特殊心境。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作者为什么婉言辞谢了“酒朋诗侣”用“香车宝马”来邀请她去观灯赏月 ? 表面上的理由是怕碰上“风雨”,实际是国难当前,早已失去了赏灯玩月的心情。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的当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样,诗人很自然地转到当年汴京欢度节日的回忆上来。 整个上片,所有乐景的描写,都是为表现哀情而存在的。 赏析下片 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下片着重回忆“中州盛日”的元宵情景。 所谓“中州盛日”,就是指靖康之变之前在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太平日子。 “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当时几乎每年的元宵都是那样的开心。“闺门多暇”,生活安定自在,无忧无虑,每到元宵,都要精心打扮,尽态极妍,和人家斗美,那时游赏的兴致多浓啊! 在这些美好的回忆中,从词人的心态和她的行为,可以看出丧乱之前,社会生活是多么的繁华安定。 但是这些繁华和快乐,早已成为幻梦,因而,作者的心路,又从忆昔,转为伤今。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一个蓬头霜鬓的内心充满着忧患的老妇人,哪有赏灯游乐的兴趣呢?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自惭形秽,不想见人。这既是真实写照,又语带讥刺,人们“只把杭州作汴州”,词人怎能与之同乐,怎能乐得起来呢! 鉴 赏 要 点? 鉴 赏 要 点? 鉴 赏 要 点? 鉴 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